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19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冯长健  徐元植 《化学进展》2001,13(5):329-336
本文对有序分子聚集体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了评述, 并展望了有序分子聚集体化学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2.
本文研究了光谱增感染料的结构对立方体卤化银乳剂的感光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反射光谱和彩色分析荧光电镜研究了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的聚集态和J 聚集体的相对尺寸,通过测定乳剂离子电导率研究了染料的结构对乳剂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所用的九个染料不管是增感还是减感染料都能在立方体卤化银乳剂上形成J 聚集态;对噻碳菁染料而言,其5位上无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推电子基团的染料形成的J 聚集体的平均尺寸皆较未取代染料的大,其增感效果也较好;苯环5位上吸电子基取代或平面性好的噻碳菁染料可提高立方体AgBrI乳剂的离子电导率,证明它们的增感效果也好;6位硝基取代的吲哚碳菁染料是典型的减感染料,其在立方体乳剂上所形成的J 聚集体较小,但是对乳剂的离子电导无影响.此外,本文还试图对不对称插烯菁染料Dye9使立方体AgBrI乳剂减感的作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3.
报道了具有相同发色团,并有不同电荷的二种菁染料单分子膜中J-聚集体的形成。测定了单分子膜的π/A,△V/A曲线,反射光谱及吸收光谱。从实验结果得出:带正电荷的染料与花生酸混合形成单分子膜后,膜中染料的二聚体与J-聚集体随着表面压力改变存在着一个平衡。而带负电荷的染料与二十烷基胺成膜后,即使在很低的表面压下也有J-聚集体形成。同时染料分子在水面上的取向是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94.
苯乙烯基吡啶化合物,由于它可能在医学方面[1]和光电子功能材料[2]方面有实际应用前景,已引起人们的兴趣。苯乙烯吡啶化合物的光化学性质类似于二苯乙烯化合物,在光照下可以发生顺-反异构反应[3]、加成反应和二聚反应[4]等不同的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5.
有机分子膜层间相互作用对聚集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材料在分子设计与合成方面具有高度可塑性、灵活性及多样性,易于制成各种功能器件.带有电子给体和受体以及、电子体系的两亲类有机分子具有极高的超分子极化率“‘.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可实现有机材料在纳米尺寸上的分子组装,形成高度有序、非中心对称的LB膜以实现大的宏观二阶非线性极化系数.有机分子在LB膜中常常形成聚集体,而聚集体的存在将显著改变膜的宏观光学特性.根据有机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类型,聚集体可以分为J一型和H一型两种,分别表现为它们的吸收或荧光光谱‘”相对于单体发生红移或蓝移.近年来…  相似文献   
96.
将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样品稀释一定倍数后,分取1.20 mL样品稀释液、1.25 mL pH 3.0 Clark-Lubs(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和1.25 mL 1×10-4 mol·L-1虎红溶液,室温反应20 min,用水稀释至10 mL。在315 nm处分别测量空白溶液(I0)及样品溶液(I)的共振光散射强度,计算共振光散射强度差值ΔI=I-I0。分取1.00 mL样品稀释液、0.75 mL pH 3.4 Clark-Lubs缓冲溶液和2.50 mL 5×10-4 mol·L-1虎红溶液,室温反应30 min,用水稀释至10 mL。以水为参比,在564 nm处测量空白溶液(A0)和样品溶液(A)的吸光度,计算吸光度差值ΔA=A-A0。结果显示:酒石酸泰乐菌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3~1.2 mg·L-1内和ΔI呈线性关系,在4.0~48.0 mg·L-1内和ΔA...  相似文献   
97.
溶菌酶晶体生长前期溶液中聚集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戴国亮  于泳  康琦  胡文瑞 《化学学报》2004,62(8):757-761
用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溶菌酶晶体生长前期溶液中聚集体状态的影响,并将这些溶液中的聚集体吸附到硅片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为0~0.5 mol·L-1时,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溶液中大的聚集体逐渐消失,直至基本上只存在几纳米大小的聚集体.测量了相应条件下溶液的Zeta电势值以说明NaCl与溶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情况.本文从溶液中无序聚集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判断晶体能否生长的一个可能的标准,并对动态光散射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98.
脂肪酸十二烷基铵在四氯化碳中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  顾惕人 《化学学报》1996,54(10):943-948
通过碘光谱法和对水的增溶研究了乙酸十二烷基铵(DAA)、丙酸十二烷基铵(DAP)和丁酸十二烷基铵(DAB)在四氯化碳中的聚集作用; 碘光谱测得的(cmc)~I约比水增溶法测得的(cmc)~W低一个数量级。可能因为碘光谱法测得的是开始发生聚集时的cmc, 这时聚集体较小, 对水无增溶能力; 只有当聚集体随浓度升高而长大到一定程度时, 才能开始增溶水。实验表明, DAA, DAP和DAB的反胶束对水的饱和增溶能力, 分别相当于每一个表面活性分子增溶4.2, 9.4和13.5个水分子。根据球型反胶束模型, 计算了反胶束聚集数、捕集水团的半径和自由水团的半径。  相似文献   
99.
方块菁染料在有机光导材料[1,2]、有机太阳能存储[2,3]、光记录[4、有机光盘中红外吸收器[4]以及光纤识别功能薄膜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PVP与C~1~4BE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桂英  隋卫平  李干佐 《化学学报》1997,55(12):1179-1184
通过表面张力和胶束聚集数的测定,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甜菜碱(C~1~4BE)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P与C~1~4BE可通过其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和极性基团间的静电力形成PVP大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因此,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曲线表现出两个转折点,C~1~4BE的胶束聚集数随PVP浓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