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19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李明静  张丽  赵东保  王勇  刘绣华 《化学学报》2009,67(17):1950-1956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是活性较高的一种天然黄酮化合物, 由于其本身的低水溶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制备了三种微乳体系, 用HPLC法研究了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在这三种微乳体系及CTAB和吐温80胶束中的溶解能力; 并用紫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了木犀草素糖苷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吐温80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 五种分子聚集体系对木犀草素糖苷有明显的增溶效果; 木犀草素糖苷可能与CTAB、吐温80形成了缔合物, 缔合平衡常数分别为2326 L/mol和362 L/mol, 其增溶位点分别是CTAB胶束的亲水外层和吐温80胶束的栅栏层.  相似文献   
82.
李文强  彭谦  谢育俊  张天  帅志刚 《化学学报》2016,74(11):902-909
光谱是探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发光机理的有效手段.本工作采用Frenkel激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方法系统研究了一系列聚集诱导发光(AIE)体系和传统荧光(非AIE)体系晶态下的吸收、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分子内电声子耦合(λ)与分子间激子耦合(J)竞争决定了晶态聚集体的光谱特性.在室温下,当J/λ值大于约0.17时,有机分子聚集体光谱的激子耦合效应将表现明显.例如,对于面对面排列的H聚集体,只有考虑激子耦合效应的理论计算光谱才与其实验光谱吻合很好,即相较于单分子光谱的吸收蓝移、发射减弱并红移.对于AIE体系,因为其J/λ值均小于0.17,AIE聚集体光谱特征主要是由分子内电声子耦合所主导,激子耦合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3.
对2种混合菁染料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形成的J-聚集体的反射光谱及感光性能与对应菁染料单独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计测定了菁染料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形成J-聚集体的反射光谱。结果表明:2种混合菁染料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形成的J-聚集体的反射光谱分别具有2个最大峰值波长,并且与对应菁染料单独使用时的峰值波长相一致。2种混和菁染料的感光性能比对应菁染料单独使用时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4.
孔令灿 《合成化学》2024,(3):237-243
发光的金属纳米簇由于毒性小、成本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制备具有强发光的铜纳米簇聚集体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手性氨基酸D-青霉胺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了具有强发光的铜纳米簇聚集体,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质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发光光谱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铜纳米簇聚集体的悬浊液和固体显示出很强的发光,绝对发光量子产率高达30.4%。而且,发光的铜纳米簇聚集体细胞毒性很低,可以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实现胞内成像以及依赖于温度的胞内成像。铜纳米簇聚集体的发光行为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探索为人们在其它领域进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5.
在180 ℃含CaO、Mg(NO3)2和H3PO4的水热系统中,反应2~4 h,成功沉淀出白磷钙石晶体.对产物进行了SEM、XRD和FTIR分析.初步的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5~15 μm的单晶体和球形聚集体组成,XRD、FTIR图谱与合成白磷钙石(Ca19Mg2H2[PO4]14)相吻合.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斜方晶系水溶性晶体CuCl2·2H2O的生长实验,得到了晶体聚集体,观察了结晶形貌,探讨了该晶体聚集体形貌中蕴含的结晶学规律,建立了该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的聚集体的结晶学模型.在该模型中,晶体生长方向为[001],发育晶面为(100)、(010)和(110),形成聚集体形貌时晶体结合的共格晶界分别为(012)与(0 10 1)、(103)与(120 1)和(112)与(991)或(113)与(1313 1).试验观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7.
宋昌盛  叶汝强  牟伯中 《化学学报》2009,67(17):2038-2042
研究了一种微生物脂肽——Surfactin(表面活性素)在气/液界面形成的单分子膜性质, 测定了压缩速度对其单分子膜的表面压-分子面积(π-A)曲线的影响. 结果表明, Surfactin单分子膜铺展在pH=2酸性亚相上的过程是一个亚稳过程.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不同压缩速度时在25 mN•m-1下转移的Langmuir-Blodgett (LB)膜. 在中等压缩速度(0.6 nm2•mol-1• min-1)时转移的LB膜表面观察到分布均匀、排列规则、类似球形的表面聚集体, 而在其它压缩速度下, 形成了按一定规则分布的表面团簇结构. 结合π-A曲线和AFM图像, 提出了Surfactin表面聚集体在气/液界面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8.
合成了一种hydrotrope型可聚合两亲化合物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甲基三乙基溴化铵(AEBA),应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它的溶液性质和自缔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EBA在水溶液中具有较高的自缔合能力、表面活性和增溶作用,它对油溶性染料荧光素二乙酸酯(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的最小助溶浓度(minimum hydrotrope concentration,MHC)约为0.05 mol/L,AEBA分子间缔合形成不同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结构的堆砌状(stack-type)聚集体结构。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不同活性分子(半花菁和氐盐)混合聚集体的形成以及紫外光照射对LB交替多层膜光致荧光(PL)特性的影响。在半花菁和氐盐混合的LB膜中,由于不同分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使混合膜的荧光光谱较纯半花菁和氐盐分子膜分别发生了蓝移和红移。利用紫外光照射可以使分子的聚集体部分分解甚至破坏分子的结构,导致光致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0.
细菌化学趋向性受体的最小结构单元为二聚体,在细胞膜上这些二聚体会聚集成大团簇. X射线晶体结构和低分辨电镜结构测定表明,这些团簇有两类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在晶体结构中观察到的倒金字塔式二聚体的三聚体重复形成的聚集,另一种为由二聚体尾部相互盘绕形成的拉链状聚集. 有关拉链状聚集的详细分子模型目前尚不清楚. 本文使用蛋白质-蛋白质对接的方法研究了大肠杆菌丝氨酸化学趋向性受体Tsr 二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计算表明,倒金字塔式聚集和拉链状聚集的基本复合物都是可以出现的,相应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对于所获得的拉链状聚集体的基本复合物结构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二聚体作用界面分析,发现二聚体间主要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形成复合物,其中Arg388、Phe373 和Ile377是形成拉链状聚集的关键作用残基. 所建立的Tsr 拉链状聚集的结构模型有助于揭示细菌化学趋向性受体在细胞膜上聚集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的聚集理论及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