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2篇
  免费   4440篇
  国内免费   10076篇
化学   16003篇
晶体学   936篇
力学   1462篇
综合类   335篇
数学   180篇
物理学   8822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745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721篇
  2016年   783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1632篇
  2013年   1454篇
  2012年   1237篇
  2011年   1367篇
  2010年   1347篇
  2009年   1434篇
  2008年   1453篇
  2007年   1277篇
  2006年   1388篇
  2005年   1361篇
  2004年   1167篇
  2003年   1087篇
  2002年   856篇
  2001年   783篇
  2000年   564篇
  1999年   549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419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4):516-516
该会议为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主办的国内首次纳米材料发光性质专题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大会报告、专题研讨等活动,总结、交流近年来掺杂纳米发光材料及其相关应用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在此基础上凝练科学目标、探讨和规划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并集中国内的优势资源攻克难点的科学问题,使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更具国际竞争力。会议诚邀请该领域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参加;在探索纳米世界之余,也将带您领略海南美丽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奇迹。  相似文献   
102.
Different-sized aerosols were collected by an Andersen air sampler to observe the detailed morphology of the black carbon (BC) aerosols which were separated chemically from the other accompanying aerosols,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SEM-EDX).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BC aerosols are spherical particles of about 50 nm in diameter and with a homogeneous surfac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se particles aggregate with other aerosols or with themselves to form larger agglomerates in the micrometer range. The shape of these 50-nm BC spherical particles was found to be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BC particles released from petroleum-powered vehicula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hese spherical BC particles were shown to b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fullerenes found us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相似文献   
103.
测量了石墨和纳米碳在不同温度下的正电子寿命谱,研究了石墨和纳米碳中缺陷和电子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碳中缺陷的开空间和缺陷浓度分别大于和高于石墨晶体;纳米碳的平均自由电子密度低于石墨晶体.当温度从25K升至295K时,石墨和纳米碳中的平均自由电子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石墨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纳米碳的自由电子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石墨和纳米碳中的热空位数量增多,而且这些空位可迁移至微孔洞的内表面使微孔洞的开空间增大.  相似文献   
104.
纳米颗粒悬浮液池内泡状沸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平壁面上池内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的纳米粒子为26 nm的铁粉和13 nm的三氧化二铝纳米粉末,基液为去离子水。分别配成体积浓度为0.1%, 1%和2%的悬浮液。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悬浮颗粒对液体沸腾换热过程的影响会随着纳米颗粒性质,颗粒浓度及热流密度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效果;加入纳米颗粒后, 对基液沸腾换热的影响存在着两个相反的作用机制,它们分别为:纳米颗粒增强了液体内部的热量迁移能力(热物性的影响)和改变了加热面的表面结构特性(加热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进行氮置换的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容易更换试样室和照射室之间的隔壁膜,在分析时,试样室的空气不流入照射室。第1支架(21)按照其窗(21a)与试样室(3)和照射室(8)之间的壁部(4)的窗(如)重合的方式气密地安装于壁部(4)上,按照覆盖第1支架的窗(21a)的方式设置隔壁膜(9)。第2支架(23)按照其窗(23a)夹持隔壁膜(9),与第1支架的窗(21a)重合的方式设置。  相似文献   
106.
利用MS-XANES计算研究了嵌入在SiO2介质中的InSb纳米颗粒的界面效应, 结果显示Sb K-XANES实验谱在白线峰强度增大和白线峰向高能一侧展宽这两个特点的起因是: 1. SiO2介质透过界面处强的Sb-O共价键间接地影响和改变了InSb团簇中Sb原子内部的势分布; 2. 通过InSb纳米颗粒界面处存在着强的Sb-O共价键使得Sb原子的5p电子被耗尽来提高InSb纳米颗粒Sb原子的5p的空穴数. 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InSb纳米颗粒的Sb K-XANES实验谱在白线峰 强度的增大. 此外, 由于纳米颗粒的界面效应, 仅仅把白线峰的强度增大归因于吸收原子电荷转移带来的空穴数增加, 并依此通过白线峰的强度计算吸收原子的空穴数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7.
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制备出两种相对稳定的含银纳米颗粒的水溶胶,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吸收谱对这些颗粒进行了表征.当被还原的银离子较少时,所形成的银纳米颗粒较小,吸收峰呈现二极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当被还原的银离子较多时,银纳米颗粒尺寸变大,并出现二极和四极共振吸收峰.在Ag纳米颗粒形成后,对其溶液稀释,发现其峰形保持不变,而峰位会出现红移,最大红移量可达到10 nm.透射电镜研究表明,低浓度溶胶中的Ag纳米颗粒尺寸较为均匀,平均直径12 nm.高浓度溶胶中的纳米颗粒尺寸呈双尺寸分布特点,少量颗粒直径小于14 nm,大部分颗粒直径大于20 nm.  相似文献   
108.
对以本征Si及重掺杂p型和n型Si作为中间层的Fe/Si多层膜的层间耦合进行研究,并通过退火,增大Fe,Si之间的扩散,分析界面扩散对层间耦合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层状结构良好的制备态的多层膜,Fe,Si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扩散,它是影响层间耦合的 主要因素,远远超过了半导体意义上的重掺杂,使不同种类的Si作为中间层的层间耦合基本 一致.进一步还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大Fe,Si之间的扩散,即使多层膜的层状结构已经有了相当的退化,Fe/Si多层膜的反铁磁耦合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Fe/Si多层膜 层间耦合 界面扩散  相似文献   
109.
FeCoB-SiO2磁性纳米颗粒膜的微波电磁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交替沉积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超薄多层的FeCoB SiO2 磁性纳米颗粒膜 .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探针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薄膜的微结构和形貌特征 .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四探针法、微波矢量分析仪及谐振腔法测量薄膜试样的磁电性能和微波复磁导率 .重点对SiO2 介质相含量、薄膜微结构对电磁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机理做了分析和探讨 .结果表明 :这类FeCoB SiO2 磁性纳米颗粒膜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和高频电磁性能 ,2GHz时的磁导率 μ′高于 70 ,可以应用于高频微磁器件或微波吸收材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0.
用光学方法测量悬浮于气相或液相介质中的微小颗粒特性已被广泛地采用。R.A.Dobbins于1963年用简单的方法来单独测定喷雾颗粒平均直径。20世纪70年代采用激光器和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液体轴对称抛撒是非定常过程,即在固定位置观察到的液体颗粒尺寸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光线通过含有微粒的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散射现象,Dobbins根据颗粒散射原理,把满足上限分布函数(ULDF)且直径为几十到几百微米的颗粒散射作为衍射散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