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6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化学   795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239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121篇
物理学   25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对核参数敏感度和不确定性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敏感度系数的基础上所定义的积分指标Esum能定量地表示出两个不同核裂变装置的相似性,即可用于定量地比较一个基准核裂变实验装置与一个欲评估核裂变装置的相似程度。不确定性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计算核裂变系统中由于截面数据方差而导致系统中七疆方差的方法,并且也提供了一个计算不同核裂变系统中Keff协方差的方法。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是将截面数据的方差信息通过与能量有关的敏感度系数传播给Keff行。某一材料截面数据的方差可以传播给所有含有该材料的临界装置。有着相同材料的临界装置将产生关联。  相似文献   
12.
在2004年的实验中,首次在HL-2A偏滤器装置上进行了硅化器壁处理,在这种硅化器壁的条件下,对轻重杂质的线辐射进行了研究,并与无硅化条件下的杂质特性作了比较。在实验中,通过观测杂质的辐射特性研究了硅化对杂质的吸附作用和硅化效果的维持。并通过调整硅化后的辉光放电清洗,研究了硅化对氢再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声诱饵仿真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苑秉成  陈喜  周徐昌  张振山 《应用声学》2003,22(4):31-34,39
文章介绍了声诱饵仿真试验系统中的有关问题,包括: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对接装置结构等。建立了对接装置声耦合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对近场声压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匹配材料厚度、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一个水声被动测量系统的工程项目为平台,介绍与其配套的水下多路水声测量系统的构成、主要电路环节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束流剖面监视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利用荧光靶图像获取装置测量并计算束流剖面参数的方法,并建立了图像获取、处理、束流参数计算的实时测量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可靠性好、测量直观、界面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几种测量光速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的基本常数,说明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是正确的。准确测定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特别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引出了群速的概念,它在现代量子物理学中也很重要。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与频率、光源和观测者的运动无关,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速度,它为建立狭义相对论奠定了一定基础。光速的测定是光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课题。最早进行光速测量的实验,是由伽利略于1607年提出并实施的。他的实验没有获得任何结果而失败了,但实验表明:如果光速是有限的,那么其速度是非常之大的。  相似文献   
18.
 2001至2003这3年时间里,太阳中微子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一个困扰了物理学家40年的难题被漂亮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的解决对于物理学和天文学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将简要回顾3年来关于太阳中微子研究的惊人进展。太阳中微子的产生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家们普遍相信太阳发光图1太阳内部的典型核聚变反应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到氦的核聚变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在太阳内部每4个氢核(即质子)转化成1个氦核(4He)、2个正电子(e+)和2个神秘的中微子(νe),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根据行波管内微波信号在输能装置和切断衰减器处两个不连续性之间来回反射的物理现象,建立行波管输出段的简易网络串模型,并对行波管输出段传输特性参数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输能装置和切断衰减器的不连续性是造成幅相一致性行波管相位不可补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苏大卫 《数学进展》1995,24(6):501-514
1978年,D,Quillen证明了:若群G有非平凡的正规p-子群,则由p-子群组成的半序集是可缩的。同时,他还猜想逆定理也成立。1993年,M.Aschbacher和S.D.Smith证明了若群G不包含某种酉分支的话,则Quillen猜想的确成立,在他们的证明中,Quillen所证明的下述定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基本阿贝耳P-子群组成的半序集到所有P-子群组成的半序集的包含映射导出对应下同调的同构。以Buchsbaum条件为重要的工具,本文将重新叙述此定理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