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化学   28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83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110篇
物理学   2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通过实验结果,对热电偶测温过程中,在参考端温度为0℃状态下测量和在参考端为常温下的测量而后修正这两种情况,所得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比较,结果,地生产及 的温度测量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半导体冰箱冷热端散热条件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半导体制冷器件是一种高热流密度元件,在红外测量、低温超导、生物医学、空间技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还可开发成专用制冷装置,适用于野外施工、勘探,考古以及郊游等户外活动食品饮料的保鲜,也可用于食品、饮料及医用疫苗等的冷藏。在给定工况下,通过改善半导体器件的冷热端散热条件,可使系统制冷量和制冷性能系数大幅提高。本文设计了实验装置,特别设计了8种实验工况对采用强迫对流换热和热端采用热管换热器散热的实际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了实验分析,提出了改善半导体制冷元件散热条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3.
新型涡流发生器强化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矩形通道内分别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梯形翼、斜截圆柱体、斜截椭圆柱体等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的效果在层流和紊流范围内(Re=800~38000)进行了对比性实验,并比较了各自对压力损失的影响,指出斜截椭圆柱体涡流发生器是一种强化换热效果好阻力损失又低的新型涡流发生器。  相似文献   
54.
 热电效应是热电温度测量的基础。该效应是德国医生塞贝克于1821年发现的,因此也称塞贝克效应。本文首先介绍塞贝克效应是如何发现的,然后在说明热电温度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简单介绍热电偶的基本结构、种类、用途以及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56.
张洪武  李云鹏 《力学季刊》1997,18(2):106-110
在文献「1」基础上,针对工程中难于求解的多材料交接点裂纹尖应力奇性分析问题,在于哈密顿原理,通过分离变量与共轭辛本征函数地求解,利用材料间的界面连接条件与坐标变换关系,建立了应力奇性与本征函数求解的解析表达式。由于采取裂纹面接触区模型,因而不再发生振荡奇异性。  相似文献   
57.
间隙位置对叶片端壁气膜冷却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广西第三系泥岩桩端承载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广西区内 19个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资料 ,对刚塑性太沙基理论计算承载力的公式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广西第三系泥岩桩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9.
本文利用摄动方法,得到了幂硬化材料平面Ⅰ型裂纹端应力奇异场的一个解析表达式,并与HRR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当硬化指数在[1,∞)变化时,应力场的结构形式不发生变化,为三角函数的线性组合。在一定的幂硬化指数变化范围内,解析解是数值解的很好近似,对应力分量σ_(θθ)和σ_(vθ),这一特点尤为突出。该解析解形式简洁,明了,可为弹塑性断裂的工程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0.
影响分子沉积膜纳米摩擦特性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探讨了表面电荷及分子端基对分子沉积膜纳米摩擦特性的影响,并考察了表面形貌在不同扫描方向和法向高度上对摩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Si3N4针尖而言,表面净电荷对摩擦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表面电荷对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同,正电荷影响相对较大;在较小载荷和粘附力的条件下,针尖在表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作用同分子端基有关;单层CuTsPc分子沉积膜表面形貌的取向对摩擦力影响不大,分子沉积膜的表面高度同摩擦力,即时测量值并不存在对应关系,摩擦力受表面形貌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