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112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化学   46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91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287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昌永 《光子学报》2002,31(7):799-801
提出了一种制备偶数个多原子Greenberger-Horne-Zerlinger态的方案,它是基于原子-腔场相互作用.首先n个分离的腔初始时处于真空态,通过双光子转移,把n个腔制备成数态|2>和真空态|o>的缠结态.随后,与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的2n个等同的原子被分别送入n个腔,通过相互作用后,2n个原子处于GHZ态,而n个腔仍然处于真空态.  相似文献   
52.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微腔结构的双模发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结构Glass/DBR/ITO/NPB/NPB:Alq/Alq/Al制作了有机微腔电致发光器件。将空穴传输材料与发光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发光层,为了便于对比,在不改变有机层的膜厚的情况下同时制作了传统的异质结微腔器件,发现两种器件的发光光谱有很大不同,器件的复合效率与传统的异质结器件相比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因为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能消除界面势垒,提高器件的复合效率,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实现了微腔双模发射,且两个模式的半峰全宽分别为8nm和12nm。通过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可以实现微腔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53.
氙灯泵浦新型晶体Nd∶S-VAP调Q激光器腔内倍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氙灯泵浦晶体Nd∶S-VAP,KTP晶体腔内倍频,实现了Nd∶S-VAP晶体0.5325μm绿光激光BDN染料片调Q运转。测量了输出绿光激光的特性及不同腔长和染料片小信号透过率情况下的输出能量及脉冲宽度,给出了染料片调Q腔内倍频的耦合波方程组,数值求解方程组,所得的理论数据与实验结果很好地相符  相似文献   
54.
王立军  马东阁 《发光学报》1998,19(3):254-256
采用BMPPV:PVK的混合物作国源介质,将其按一定比例溶于氯仿中,并旋涂在具有99.5%的反射率的DBR上,其上蒸发300nm的银膜,形成了面发射型微腔结构,其中DBR在入射腔面,银膜为反射腔面,在激发波长337.1nm,频率20Hz脉宽10ns的氮分子激光器泵浦下,光谱明显等窄化,出现460nm和530nm两个比较强的发光峰,主峰国460nm半宽度为7nm。  相似文献   
55.
介绍铌材超导腔的研制进展,重点讨论了国产铌腔的材料改性,以及相应的超导腔性能的改进.叙述了1.5GHz铌腔的腔形设计,分析了铌材的射频性能和机械性能,制定了铌腔制作与后处理的特定工艺.最后给出了1.5GHz铌材超导腔的低温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6.
基于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双腔型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研制了具有三维结构的腔型传感器,双腔型工作电极与Ag/Agcl参比电极集成在同一微芯片上。考察了微腔型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对H2O2含量的测定。并以此为基础电极制备了半乳糖、葡萄糖双腔型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同时测定半乳糖、葡萄糖双组分,线性上限分别为4.5mmol/L和4.0mmol/L。而且在测试双组分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交叉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57.
在“神光”装置上用两种特殊结构的实验靶型,通过两个不同方位的诊断孔观测腔内壁X光再辐射的空间能谱结构和X光辐射总量,分别研究了与激光第一打击面完全对称和不对称的腔内壁(两个被观测位置相差90°)X光辐射能谱和辐射能量的对称性,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8.
黑腔靶X光转换,输运的定量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测量黑腔靶X光引光效率、转换效率,我们设计了相应的分解靶(泄漏靶)实验,1989~1992年在″神光″装置上共进行了四次漏靶分解实验,利用灵敏度作了绝对标定的平响应X光二极管对漏靶注入孔、引光孔流出的X光角分布进行了测量,测出了x光角分布,得到了黑腔靶X光转换效率为50%~60%,引光效率约6%,为以后辐射驱动内爆研究的理论计算和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59.
 通过使用新的坐标变量和光场的表达形式,推导了新坐标系下环束场传输的偏微分方程,给出了相应差分方程的截断误差和稳定性条件,使得环束场传输计算速度大幅提高;使用二阶精度的Crank-Nicolso差分方法对束变换环孔激光谐振腔的环束场传输进行了计算,并与W.D.Murphy和M.L.Bernabe所给M-B积分近似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该方法无论计算速度和精度都优于M-B积分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60.
腔长失调对光腔衰荡法测量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只考虑腔长失调因素下建立了反射率模拟测量的理论模型。根据高斯光束传输规律分析了腔长失调对衰荡腔模式耦合的影响,推导了腔长失调与谐振腔输出脉冲信号、衰荡信号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拟了腔长失调在±10mm范围内的光脉冲衰荡现象。结果表明:对于光敏面直径为0.2mm的高速探测器,为了保证10-6的测量精度,腔长的失调量应控制在±1mm之间。在光路调节中采用具有对数变换功能的示波器和动态范围较大的探测器,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