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76篇
化学   1072篇
晶体学   50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羟基锆及锆铝交联粘土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备了锆交联粘土和锆铝交联粘土。锆交联粘土制备条件的研究表明,直接用ZrOCl2.8H2O水溶液作交联剂,延长老化时间和增大交联剂浓度有利于制备大比表面积高温有序的锆交联粘土。  相似文献   
32.
A novel cross-linking process using two high molecular weight aromatic poly(thioether)s,which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s of 4,4′-thiobisbenzenethiol with 4,4′-difluorobenzophenone and 4,4′-difluorodiphenylsulfone,respectively, an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ower molecular weight poly(p-phenylene sulfide)was investigated.These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bulk by the addition of silver tetrafluroborate andα,α′-dibromo-p-xylene at 190℃over a period of 45 min. Furthermore,the same procedure could be modified to cross-link compression-molded films of these three polymers.The thermal and solubility behaviors of these polymers before and after cross-linking reactions,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33.
以柠檬酸-硝酸盐自蔓延燃烧法合成了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Pr0.6-xNdxSr0.4FeO3-δ(x=0.0~0.6)系列稀土复合氧化物粉体。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共焦拉曼光谱(LRS)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热膨胀仪测定烧结陶瓷体的热膨胀系数(TEC);TG-DTA记录材料的热稳定性;XRD研究阴极材料与中温电解质Sm0.2Ce0.8O1.9(SDC)及La0.8Sr0.2Ga0.8Mg0.2O3-δ(LSGM)的化学相容性;SEM观察阴极/电解质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该系列样品在高、低温热循环过程中化学稳定、晶型稳定;在室温至1 100 ℃范围内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16 × 10-5 K-1,与SDC及LSGM的热膨胀系数十分接近。阴极/电解质混合粉体1 200 ℃煅烧10 h,XRD未检测到新物质;SEM显示复合层断面界面清晰,没有相互扩散现象。该体系有望成为以SDC或LSGM为电解质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合适的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34.
KIT-1介孔分子筛的化学修饰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孔分子筛MCM-41具有较大、可调的孔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其骨架组成具有较强的可调变性.为该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全硅MCM-41分子筛在潮湿空气中,即使在室温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使其介孔结构遭到破坏。前人已针对MCM-41分子筛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相继合成了稳定性较高的介孔分子筛KIT-1,  相似文献   
35.
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Me4N]2HgGe4S10,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 IR, DSC-TG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属四方晶系, I-4空间群, 晶胞参数a=0.92687(8) nm, c=1.43739(12) nm, V=1.23484(18) nm3, Z=2, Mo Kα λ=0.071073 nm, R1=0.0570, wR2=0.1374, 空旷骨架结构由超四面体Ge4S10与HgS4四面体共用顶点连接而成, 有机模板离子在一维孔道中. 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在320 ℃发生分解形成GeS2.  相似文献   
36.
由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得的SiO2溶胶,在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为偶联剂的体系中,经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透明的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材料[(PUA—TMSPM)/SiO2]。研究了盐酸浓度对(PUA-TMSPM)/SiO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减小,硅溶胶体系和(PUA-TM-SPM)/SiO2杂化体系的热稳定性增大;盐酸摩尔分数XHCl的增加使(PUA-TMSPM)/SiO2光固化膜表面的两相界面结合更紧密,涂层变得更致密,并导致膜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3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Y对Nd-Fe-Al-Ni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的Nd60Fe20Al10Ni10-xYx(x=0,2)合金基本为非晶组织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淬态相,Y的加入抑制了淬态相的析出。加入Y后,非晶合金的晶化开始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都向高温方向移动,证明其热稳定性提高。Y的加入改变了合金的晶化方式和最终晶化产物,使非晶基体中析出的晶化相更加弥散圆整细小。并且Y具有在化学上钝化氧杂质的作用,从而抑制了氧的有害作用。利用Kissinger方程获得了Nd60Fe20Al10Ni8Y2非晶合金的晶化开始和晶化峰值激活能分别为1.21和1.16 eV。  相似文献   
38.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NiB/Al2O3和NiBSm/Al2O3三种催化剂,它们都呈非晶结构.用等离子耦合发射光谱仪(ICP)对催化剂组分进行了分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三种催化剂进行了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载体的引入使非晶态NiB合金的体相组成中B的含量降低.将非晶态NiB合金负载到γ-Al2O3上,可以明显改善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少量Sm可以进一步提高晶化温度.晶化激活能数据亦表明了载体和Sm对非晶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载体和Sm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提高了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本文研究了氢硼酸根(B_(12)H_(12)~(2-)、B_(10)H_(10)~(1-)、B_(11)H_(14)~-)和π-芳烃-π-环戊二烯基铁阳离子的反应,合成了36个氢硼酸π-芳烃-π-环戊二烯基铁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部份化合物还作了~1H NMR鉴定。对化合物的性质,包括它们的热行为,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DTA仪测得的结果表明,(1)当阳离子相同时,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的顺序为:[ArFeC_5H_5]_2B_(12)H_(12)>[ArFeC_5H_5]_2B_(10)H_(10)>[ArFeC_5H_5]B_(11)H_(14);(2)当氢硼酸根相同时,其热稳定性受芳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ZrO2在合成甲醇催化剂CuO-ZnO-ZrO2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ZrO2的原子比不同的CuO-ZnO-ZrO2甲醇合成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合成气制甲醇的研究,考察了ZrO2在催化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ZrO2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当ZrO2的原子比达到0.10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并且耐热性能最强;过量的ZrO2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利用TPR、XRD、BET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适量ZrO2的加入不仅有助于提高Cu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使催化剂不容易高温烧结,而且有利于促进催化剂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