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8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941篇
化学   1271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672篇
综合类   180篇
数学   2019篇
物理学   225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物料混合问题的一种改进辨识方法——加权最小二乘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承慧  张天德 《计算物理》1997,14(4):512-514
改进文(1)提出的物料混合参数辨识算法,使其适用于时变参数的实时辨识,提出对时变参数的动态跟踪速度。给出计算实例,并与文(1)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2.
刘春平 《工科数学》1997,13(4):93-95
通过待定函数法给出了非齐次偏微分方程混合问题的形式解,从数学角度说明了齐次化原理。  相似文献   
53.
激光二极管自混合干涉和微振动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险峰 《大学物理》2006,25(11):44-48
介绍了利用LabView软件虚拟示波器和信号源,对激光二极管自混合干涉和微振动进行的实验观测.该实验可以作为本科低年级学生的综合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54.
本文引入了一类新的带松弛单调映射和松弛Lipschitz映射的广义非线性混合拟变分包含组 ,构造了求解该类变分包含组的迭代算法 ,证明了该类变分包含组解的存在性以及由本文构造的迭代算法产生的迭代序列的强收敛性 .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大量文献中的最新结果[1 5 ] .  相似文献   
55.
三维内肋管内插入螺旋扭带的强化传热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别以水和乙二醇为工质,在Re数范围为:600~40000,Pr数范围为:5.5~110之间,对四根分别插入三种不同扭率螺旋扭带的三维内助管内的换热和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内肋管内加装扭带的强化传热技术适用于低Re数下高Pr数工质的管内对流换热强化。根据实验值得到了流阻和换热关联式。  相似文献   
56.
给出了有两层基片的微带线与频率有关的混合模分析,应用傅里叶交换域分析及新的矩阵研究推导出色散特性.除了波导波长以外,还根据功率一电流的定义计算了特征阻抗,波导波长和特征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及其数据值结果,并将其与有关文献的结果相比较,其一致性很好.  相似文献   
57.
乌兰哈斯 《数学杂志》1994,14(2):227-232
本文研究了混合范数空间H(p,q,a)中解析函数f的Taylor系数,对0<p≤2,0<q<∞,a>0和2≤p<∞,0<q<∞,a>0两种情形,分别给出了f属于H(p,q,a)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用上述结果我们还得到了几个关于混合范数空间的乘子定理,这些结果也推广了Hardy和Littlewood关于H^p空间的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58.
《物理实验》1991年3期刊登的《混合液体的折射率》是在一个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斯涅尔折射定律,通过推导,最后得出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59.
用600keV的Kr~ 离子轰击Al/Cr双层薄膜样品进行界面原子反应及相互混合的研究。实验样品是在单晶硅上蒸镀约500nm厚的铝膜,相继再蒸上所需厚度的铬膜而制成的。轰击剂量为2.0×10~(15)-2.5×10~(16)Kr~ /cm~2。用2.0MeVa粒子对轰击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卢瑟福背散射(RBS)分析,发现界面处有明显的原子混合存在;当轰击剂量≥1.0×10~(16)Kr~ /cm~2时,RBS谱出现有明显的坪台,经拟合计算和x射线衍射(XRD)测量证实确有化合物Al_(13)Cr_2存在;还分别得到了原子混合量及混合效率与轰击剂量的关系;最后对界面处的原子混合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