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58篇
物理学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打水漂与物理学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水漂是人类最古老的游戏之一.通过对打水漂进行简化定量分析得出,石块弹跳,只有在抛掷的初速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才会发生,并且给出了石块的最大弹跳次数.  相似文献   
12.
储能器是一种储存能量的装置,随着高温超导悬浮轴承运用到飞轮储能器中,储能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它的主要结构是由高温超导体和永磁体组成。文中提出一种全新高温超导悬浮轴承,并研究其的力学性能,为新型超导悬浮轴承的研究与开发做好了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13.
Existence and extinction in finite time of global weak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 (P) are proved.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有的考古成果,分析研究了其中与流体力学与内容,对史前流体力学的发生与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5.
浮力对混合对流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线和冷线相结合的技术测量垂直圆管内逆混合对流流体的平均速度、 温度以及它们的脉动. 较详细地研究了浮力对逆混合对流的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 评 估了实验中采用的冷线测量温度补偿速度探头温度敏感的影响. 逆混合对流的传热结果用无 量纲参数Ω (Ω= Grd / Red2 )来表示,其中,基于管道直 径的雷诺数Red变化范围为900~18000, 浮力参数Ω变化范围为 0.004899~0.5047. 研究结果表明,浮力对逆混合对流的换热有强化作用. 随着葛拉晓夫数Grd的增加,温度脉动,流向雷诺正应力和流向温度通量增 大,并且在靠近壁面的流体区域尤其明显. 热线与冷线相结合的技术适合于研究非绝热的流 动测量,可以用于研究浮力对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翁羽翔 《物理》2011,40(5):333-335
译者点评在人类探求自然本源漫长的过程中,有三种品性令人感动不已:一是佛的悟性,其二是诗人的感性,再者是科学家的理性.佛在绝对地弃绝自我之后,将己体融入万物,然后再拈一朵莲花,轻轻地道出事物的本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21~25日,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成功举行.笔者十分荣幸见证了这一盛事,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代表,全程参与听课并参加自制教具展评.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教学大赛,特别是澳门物理学会的代表也首次全程参与.大赛中初中组30名优秀选手相  相似文献   
18.
从阿基米德定律出发,探讨浮力公式的内涵以及它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以公式中相关的物理量为基准,引申出体积和质量的起源问题,并讨论其本质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探究课上,猜想有着很强的生成性,然而教学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的动态生成和探究教学的有序进程一致,理应成为探究课的追求,为此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充分的预设,课内巧妙、智慧的调控.本文拟就猜想的教学,谈谈自身的见解,不妥处,敬请批评指正.1巧设情景支持猜想  相似文献   
20.
王绍符  张喜荣 《物理通报》2011,40(10):79-83
液体(包括气体)发生挤压而产生压强,重力是使之发生挤压的一种因素,但不唯一,表面力也是一种因素.压强差公式p2-p1=ρgh全面体现了压强形成的这两种因素,对静液普遍适用.表面外力使液体压强"分布均匀,处处大小相等,且与外力作用在表面上的压强大小相等".这正是帕斯卡定律的实质所在.重力作用使液体压强竖直分布不均,这正是浮力存在和阿基米德原理成立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