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2篇
  免费   5412篇
  国内免费   8214篇
化学   11426篇
晶体学   713篇
力学   3787篇
综合类   608篇
数学   2373篇
物理学   10991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608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630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654篇
  2016年   698篇
  2015年   743篇
  2014年   1551篇
  2013年   1239篇
  2012年   1248篇
  2011年   1349篇
  2010年   1258篇
  2009年   1354篇
  2008年   1502篇
  2007年   1156篇
  2006年   1190篇
  2005年   1377篇
  2004年   1147篇
  2003年   1392篇
  2002年   1107篇
  2001年   1110篇
  2000年   872篇
  1999年   586篇
  1998年   561篇
  1997年   486篇
  1996年   488篇
  1995年   512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365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356篇
  1990年   393篇
  1989年   320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981.
张兰辉  李学刚 《化学学报》1993,51(9):869-873
本文测定了不同脲、盐酸胍浓度下,Triton X-100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和肌酸激酶分子在溶液中的暴露巯基数.通过计算脲、盐酸胍引起的Trito X-100胶团化过程中碳氢链的疏水能改变值,得到了评价脲、盐酸胍对碳氢链疏水作用影响的参数,盐酸胍降低碳氢链疏水能的能力是脲的3.5倍.实验结果还表明,盐酸胍引起肌酸激酶内坦巯基暴露的能力约为脲的3.2倍,这意味首在一定浓主工范围内脲、盐酸胍引起肌酸激酶变性的主要因素是它们降低了碳氢链的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982.
荧光探针法确定胶束的宏观结构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水溶液或非水溶液)中簇集而成的。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不太高的浓度范围内,胶束的结构被认为是球状的。水溶液中胶束的结构示于图1。近年来胶束在模拟酶、催化反  相似文献   
983.
PVA/PVP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处理前后不同组份比二元共混物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聚集态结构研究表明,热处理可明显提高共混物的结晶性。热处理前样品仅观察到(101)晶面衍射,热处理后可观察到4个以上衍射晶面。结晶度和微晶大小随共混物中PVP含量增加而降低。第二类晶格畸变则随PVP含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84.
以聚4-甲基戊烯-1(PMP)为膜材质,分别以环己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环己烷/三氯乙烯为溶剂,研究了这些溶液浇铸膜对O2、N2、H2及CO2等气体的透过行为。结果表明,气体的透过主要发生在PMP的无定形区域,但也在PMP的晶区进行。PMP的Ⅵ型结晶比Ⅰ型结晶具有较低的氧化透过活化能。  相似文献   
985.
林性如  李隽 《结构化学》1992,11(3):184-189
本文应用EHMO法研究了三个Cp_2M_2S_4(M=Fe,Ru)类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根据计算所得的分子轨道能级,轨道特征和Mulliken重叠集居等数据,对其成键性质进行了分析。这类配合物的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物的骨架构型重排η~1-S_2(?)η~2-S_2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桥配基是反应的活性位置。  相似文献   
986.
Ordered macroporous titania photonic crystals (PCs) and photonic balls were fabricated by functional modified polymer colloidal crystals. The TiO2 PCs and balls formed through this method exhibit no cracks and lacunae in large areas on their surface and their inne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87.
芳香环状低聚物组分分布与单体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Jacoson-Stockmayer(J-S)环化理论,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IDL-TOFMS),对一系列芳香环状低聚物组分分布进行分析,研究了芳香环状低聚物的组分分布与单体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芳香聚酯、聚膦酸酯及芳香聚醚环状低聚物系列中,Incn与Inn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J-S理论分布,在环状聚酯及聚膦酸酯系列中,低聚物的组分分布受双酚单体的中心键角影响,单体的中心键角在100°~120°之间,其中心键角愈小,γ值愈大,而在聚醚系列中,在固定一种单体的前提下,环化物的组分分布受另一单体键角的影响与环状聚酯和聚膦酸酯相一致.  相似文献   
988.
Wei  Xiang  CHEN  Xiao  Chun  MA 《中国化学快报》2003,14(3):312-315
Non-carbon inorganic fullerene-like(IF) nanoscale materials have recently attracted intense interest due to their nested hollow and nanotube structures,In this letter,IF-WS2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solid-gas reac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F-WS2 nanoparticles have a nested hollow closed spherical structure with diameter of 100-150mm.  相似文献   
989.
对催化裂化装置(FCCU)沉降器内结焦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焦形态主要有4种,丝状焦、滴状焦、块状焦和颗粒状焦。各种结焦形态的成因机理不同,微观结构及生长过程也不同。丝状焦是由铁、镍金属元素催化烃类气体,以及易生焦物发生脱氢缩合反应,以催化剂颗粒形成结焦中心并逐渐长大形成细丝状焦炭;滴状焦是由稠环芳烃脱氢缩合反应而生成,高沸点未汽化油滴黏附在催化剂颗粒或器壁表面形成“焦核”,即由重芳烃、胶质、沥青质脱氢缩合反应和二烯烃聚合环化反应而生成的;块状焦是高沸点未汽化油滴相互溶解后,再脱氢缩合反应或聚合环化反应而形成的结焦;颗粒状焦是油气在气相中脱氢缩合反应或聚合环化反应形成的微小结焦颗粒相互团聚形成的颗粒簇。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内的结焦一般是上述几种结焦过程的组合,是催化结焦和非催化结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0.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has been applied to study the enantioselective reduction of 3-morpholin-4-yl-l-phenyl-l-propanone with borane catalyzed by (S)-4-benzyl-5,5-diphenyl-l,3,2-oxazaborolidine at the B3LYP/6-31G* level. All molecular species involved in the four reaction steps have been fully optimized and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provided, and the micro process of reac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catalyst-alkoxyborane adduct formed in step Ⅲ exhibits a B-O-B-N tetra-atomic ring. Reaction coordination calculations show that BH3 can react with 3-morpholin-4-yl-l-phenyl-l-propanone spontaneously, resulting in the need of 2 tool BH3 in the re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