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惯性颗粒所见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中具有平均标量梯度的被动标量场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与颗粒所见流体速度的自相关特性不同,颗粒所见标量的自相关特性随颗粒惯性的增加而单调减少;颗粒所见标量脉动能随颗粒惯性的增加先减少再增大,在St≈1.0的临界颗粒附近达到最小值,而颗粒所见标量耗散率随颗粒惯性的变化行为与颗粒所见标量脉动能的变化行为相反;数值模拟的结果进一步揭示,在St≈1.0时颗粒所见流体标量脉动能和耗散率的极值是因为St≈1.0的临界颗粒聚集于低涡量、高应变区域和标量场在高应变区域形成强耗散的片状结构所致。  相似文献   
42.
本文采用PIV两相同时测量方法,对低载荷气固两相双喷嘴对置撞击射流中的颗粒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轴向射流出口雷诺数为Re=14500,喷嘴内径为d=10 mm,喷嘴间距为L/d=12;颗粒相采用平均直径为dp=100μm的实心玻璃微珠,圆管加速段中的颗粒质量载荷控制为1%~4%。研究结果表明,低载荷下撞击射流中的颗粒间碰撞可忽略,颗粒浓度在喷嘴附近达到峰值;惯性使得颗粒轴向速度在穿入到反向射流前缓慢衰减,之后迅速减小;颗粒在撞击区形成高湍动区域,进而强化了颗粒相的混合效应。  相似文献   
43.
44.
气固两相湍流是一个复杂的多尺度,多物理场的难题.为了捕捉流场的小尺度涡以及其对颗粒的作用,传统上采用了静态的高分辨率网格,消耗极大的计算资源.本文基于小波算法对网格进行加密或疏化,从而实现网格的自适应.基于自适应网格的框架上,建立颗粒与流场分块的映射,搭建了欧拉-拉格朗日的气固两相流模拟的并行平台.通过对均匀各向同性湍...  相似文献   
45.
利用水平圆柱形激波管对激波驱动的可压缩性气固两相流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电荷放大器、示波器及计算机组成的压力信号测试系统, 对激波与颗粒作用前后的气相参数进行测量及分析. 试验中测得了激波在管中的传播速度, 波后气流的压力, 反射激波、透射激波的压力和速度等. 分别考察颗粒、装载比、驱动气源以及入射激波马赫数等因素的差异对气相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激波与颗粒群相互作用时, 会产生反射激波和透射激波,其强度与驱动气源、颗粒大小、颗粒装载比等参数有关;激波衰减率随着装载比、马赫数的增大而减小. 研究指出,在颗粒群被激波加速的初始阶段, 颗粒间的弹性碰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采用相多普勒颗粒分析仪(PDPA)测量了雷诺数为8500的两相圆湍射流速度场,研究了两种大粒径颗粒对湍流的调制作用.发现在相同气载比条件下,大粒径颗粒加入后,在射流近场区域(X/D<10)气相湍流度增强,沿着射流中心轴线轴向和径向气相湍流度增强;较小粒径颗粒加入后削弱气相湍流度.在射流远场X/D=20截面,较大粒径颗粒的加入会削弱气相湍流度,但其削弱程度不如小粒径颗粒.随着粒径的增大,两相射流湍流的气相湍流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4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嵌边界法(IBM)的思想,在描述颗粒只有较少网格时能较为准确地计算气固多相流的模型.模型依据边界层理论,通过定义颗粒表面的速度分布函数来修正由于计算网格尺度大于边界层厚度所带来的误差.本文通过计算单颗粒绕流和单颗粒沉降的最终沉降速度并与实验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8.
本文运用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仪(PIV)对水平槽道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进行研究.实验雷诺数为Rer=444,选用两种粒径分别为60μm和110μm的聚乙烯颗粒作为固相,质量载荷控制在1×10-3.实验结果表明即便在较低载荷下,固相颗粒的存在仍然能比较明显地改变边界层的湍流属性以及拟序结构,而且可以发现在近壁面颗粒会削弱流向的湍流强度以及雷诺剪切应力.  相似文献   
49.
稠密气固两相流欧拉-拉格朗日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坐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对气固两相流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此方法研究稠密气固两相流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DSMC算法、环境粒子法、DEM软球法及这些方法的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目前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0.
王智迅  卢俊 《实验力学》1989,4(2):197-201
本文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水平放置的方形管道中的固体粒子的两维速度进行测量.给出了两维速度、紊流度的分布曲线,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