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47篇
  免费   1571篇
  国内免费   1729篇
化学   5007篇
晶体学   80篇
力学   577篇
综合类   242篇
数学   7527篇
物理学   13814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863篇
  2022年   775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589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197篇
  2013年   1155篇
  2012年   1893篇
  2011年   1624篇
  2010年   1275篇
  2009年   1114篇
  2008年   1319篇
  2007年   1082篇
  2006年   1004篇
  2005年   1031篇
  2004年   1562篇
  2003年   1326篇
  2002年   1258篇
  2001年   1134篇
  2000年   1025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468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29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物理实验》2006,26(11):29-29
安康学院的方小兵老师来信指出:在《物理实验》2006年第2期上,关于“超声波波型转换与表面波的检测”一文中,出现波形与波型混用.波形和波型,虽然都是用来描述波的性质,但两者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波形由波源的振动决定,由示波器来显示,波型则是通过测量声速来判定,它的类型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且在介面上能发生波型转换.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并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3.
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理教学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改单纯的“学科教育”为“科学教育”,即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还要为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奠定必需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的基础.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深刻地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也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54.
我们知道,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就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这个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给出一个四面体求它的外接球半径,是一类常见的问题。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例来说明几类特殊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求法.  相似文献   
55.
蔡红英 《珠算》2002,(2):12-13
为了加强珠算的国际交流,提高我国珠算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将平时所收集资料进行整理,作为英汉双语教学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56.
新颖、有趣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精于设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而掌握新课内容.精于设问,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中基本概念的实质,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精于设问,在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我们这里说的五套中学数学教材是:[1]Contemporary(当代的)Mathematics in Context(与背景相联系的)(Core-Plus).编者:Coxford等,1998;[2]Interactive(交互的、互相影响的)Mathematics Pro-gram.编者:Fendel and Resek,1997;[3]Math Connections(联系):A Secondary Mathematics Core Curriculum(核心课程).编者:Berlinghoff,Sloyer,and Hayden,2000;[4]Mathematics:Modeling(给…建立模型)OurWorld(ARISE).编者:Garfunkel,Godbold and Pollak,1998;[5]SIMMS Integrated(综合的,整体的,互相协调的)Mathematics:A Modeling Approach(模型方法)Using Technology.编者:Lott and Burke,1996.  相似文献   
58.
59.
60.
一、化归的意义所谓“化归”,依字面理解含有转化和归结的意思.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人们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问题乙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就是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