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1篇
  免费   1058篇
  国内免费   6680篇
化学   11863篇
晶体学   197篇
力学   79篇
综合类   135篇
数学   43篇
物理学   230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630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318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51篇
  1986年   161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05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Dhake  KP Chud.  NK 《发光学报》1992,13(1):70-74
本文叙述了两个同质查耳酮系列的合成.一个带有查耳酮中心链(系列Ⅰ),另一个是系列Ⅰ的酯类(系列Ⅱ).研究了每个系列中三种化合物的发光,发现两个系列的所有化合物都能见到发光.系列Ⅰ中的化合物在峰值为360nm处可见到发光,而系Ⅱ列中的化合物未能观测到这一波长的发光.然而,在峰值为470nm处两者均可见到发光.得出的结论是,消除非键电子微扰作用的氢键是系列Ⅰ中的化合物在360nm处出现发光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本文首次报道须在两种金属离子同时作用下的振荡反应——KBrO_3-CH_3CH(NH_2)CO_2H-MnSO_4-[Fe(phen)_3]SO_2-H_2SO_4体系的振荡反应,对反应产物作了分析,研究了两种金属离子在振荡反应中的不同作用,Mn~(2+)起催化氧化丙氨酸以产生丙酮酸的作用,而[Fe(phen)_3]~(2+)则是丙酮酸-BZ型反应的催化剂.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振荡反应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考察了Cl~-、自由基抑制剂及反应物浓度对振荡反应的影响.实验证明,振荡反应同时受Br~-及Br_2的控制,振荡机理与Br_2-水解控制模型相同.  相似文献   
43.
火焰原子吸收光测定高含量有机玻璃中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化合物在电子、玻璃等工业部门用途广泛,对高含量硒中碲的测定通常是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或极谱法。本文详细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这领域中的作用。使用本方法不必从硒化物试样中分离碲,在0.6-1.2mol/L HCl介质中测定蹄时,检出限0.08μg/ml,特征浓度0.15μg/ml1%,线性范围25μg/ml。相关系数0.9998。  相似文献   
44.
45.
更快、更高、更强——2001年的超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1年,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为量子论诞生100周年和诺贝尔奖颁发100周年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一篇纪念文章中,作者列举了33项展示量子论神奇力量的重大发现,这其中有8项与超流-凝聚有关。它们是1911年超导电性的发现,1924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预言,1938年超流的发现,1957年BCS超导理论的提出,1973年核磁共振成像用于医疗诊断,1980和1982年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和1995年BEC的实现。  相似文献   
46.
谭海曙  姚建铨 《光学学报》2003,23(6):45-749
成功制备了结构为ITO/PDDOPV/PPQ/Al的异质结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该器件在正反向偏压下均可发光。在正向偏压下的光发射主要来自PDDOPV,但在反向偏压下的光发射则包括来自PPQ的蓝光发射和PDDOPV的黄光发射。蓝光强度与黄光强度的比值随着反向偏压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向直流电压分别为22V、24V、26V、28V时,其电致发光光谱中PPQ与PDDOPV的峰高比IPPQ/IPDDOPV分别为1.092、1.329、1.605、2.046。换句话说,该器件的发光颜色是压控可调的,这对实现彩色显示是极为有利的。分析了在反向偏压下的发光机理以及IPPQ/IPDDOPV受电压控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采用多源有机分子气相沉积系统(OMBD)制备了CBP/Alq3有机多量子阱结构,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和吸收光谱、小角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研究了量子阱的能带、结构和光致发光的特性。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和吸收光谱的测量结果表明,CBP的最低占据分子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位置分别为-2.74,-6.00eV,Alq3的LUMO与HOMO的位置分别为-3.10,-5.80eV,所以CBP/Alq3有机量子阱为Ⅰ型量子阱结构。小角X衍射测量显示,在小角的位置(2θ的范围在0°~3°)观察到了对应于量子阱结构的多级布拉格衍射峰,表明多层量子阱结构是有序的层状结构,界面比较完整,界面质量比较好。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Ⅰ型量子阱结构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从垒层传递给阱层,从而增强了阱层材料的发光。阱层的厚度对发光峰的位置影响很大,随阱层厚度减小,阱层材料的发光峰出现蓝移现象。并对引起发光峰蓝移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LiNbO3∶Cr∶Cu晶体吸收特性及非挥发全息存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LiNbO3∶Cr∶Cu晶体的吸收特性,发现LiNbO3∶Cr∶Cu(含0.14 wt.% Cr2O3 和 0.011 wt.% CuO)晶体存在两个明显的吸收峰,中心波长分别位于480 nm和660 nm; 随着Cr的含量逐渐减小,Cu的含量逐渐增大,短波段不存在明显吸收峰,掺Cr的含量越大,中心波长在660 nm处的吸收越大;633 nm红光虽然位于中心波长为660 nm的吸收峰内,但它无助于光折变过程.分别采用390 nm紫外光和488 nm蓝光作为敏化光,514 nm绿光作为记录光的记录方案,实现了非挥发全息记录,掺入适量的Cr( 比如NCr=2.795×1025 m-3,NCr/ NCu=1)有助于全息记录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9.
通过X射线衍射及磁测量手段研究了Dy2AlFe16-xMnx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Dy2AlFe16-xMnx化合物具有六角相的Th2Ni17型结构.对x=1,2的样品采用X射线热膨胀测定法在104-647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其热膨胀性质,发现这些化合物在低温下存在热膨胀反常现象,在居里点附近出现负膨胀性质.对自发磁致伸缩的研究结果表明Dy2AlFe16-xMnx化合物中存在着较强的各向异性的自发磁致伸缩,随着Mn含量的增加,其低温下的自发体磁致伸缩减弱.磁测量结果表明Mn的替代导致Dy2AlFe16-xMn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及自发磁化强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0.
《物理通报》2006,(2):48-48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和金属所合作,共同参与搭载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微重力实验。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观察了银基合金和半导体化合物熔滴形貌变化、液/固界面的润湿过程及熔滴凝固前后接触角的差异,研究了液/固界面反应及特性表征,并成功地完成了近距离摄像机、有视窗加热炉等硬件的研制,取得了预定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