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6篇
  免费   1100篇
  国内免费   1530篇
化学   2747篇
晶体学   119篇
力学   1220篇
综合类   158篇
数学   593篇
物理学   273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用对数正态分布对物理显影中常用的Au、Ag及Ag_2s胶体催化剂的颗粒大小的实验分布进行了拟合。理论分布与实验分布的比较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十二组胶体溶液其颗粒大小都服从了对数正态分布,并且不依赖于胶体的组成、大小及制备方法。因此,它们很可能遵从了同样的成核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62.
大非线性相移下光学非线性Z扫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斯分解法(GD)对大非线性相移下的Z扫描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数值算法的优化,将GD推广到对脉冲入射激光下大非线性相移下的Z扫描理论分析.对不同条件下大非线性相移Z扫描曲线峰谷结构的比较,发现在大非线性相移的情况下,Z扫描曲线的峰和谷随透过光阑或入射光强变化表现出某些新的特性.随着透过光阑孔径的增加,Z扫描曲线峰的变化要明显快于谷的变化,而且在谷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峰很快消失.采用皮秒脉冲激光下的纯二硫化碳实验对理论结果加以验证,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一致.我们的分析结果对大非线性相移下Z扫描测量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避免在大非线性相移下对Z扫描结果产生错误的分析. 关键词: 大非线性相移 高斯分解法 Z扫描  相似文献   
63.
利用碱性条件下黄酮与Al3 生成粉红色络合物在可见光区510 nm处有最大吸收的特性,以芦丁为标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并与HPLC标准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各平行样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最大偏差为268.38 mg/100 g,最小偏差为52.77 mg/100 g.该法简便快捷,结果相对准确,可作为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快速评估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4.
湍流燃烧二阶矩模型的大涡模拟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测量的甲烷-空气湍流射流火焰进行了三维大涡模拟(LES),其统计的时均量以及脉动量符合实验测量值,且和RANS代数二阶矩湍流燃烧模型模拟结果大致符合。LES统计得到的化学反应率系数脉动和甲烷浓度脉动的互关联与对应的时均量梯度的乘积分布趋势相同,大小幅值的位置也相对应,与二阶矩湍流燃烧模型的封闭假设相符,验证了二阶矩代数燃烧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5.
We introduce a feedback mechanism to study the spreading of an epidemic by analytical methods and large scale simulations in exponential networks. It is found that introducing the feedback mechanism can reduce the density of infected individuals, Furthermore, it does not change the epidemic threshold (critical point) λc. These results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epidemic spreading phenomena on social networks more practically and design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control soci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66.
纳米二氧化锆制备过程的DSC、TGA和XR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TGA和XRD技术研究了在沉淀法制备纳米ZrO2的过程中,残留NH4Cl、pH值、滴加方式、以及结构稳定剂Y2O3的添加量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NH4Cl使结晶化温度降低,使放热过程变为吸热过程。而pH值、滴加方式和结构稳定剂的添加对结晶过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1):20-20
在各种平板显示器件中,场发射显示(FED)是与阴极射线管(CRT)最为接近的一种显示方式,同属阴极射线激发荧光粉发光,因此,FED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显示技术。与CRT相比,FED是在低电压大电流下工作,传统的CRT荧光粉用在FED上会出现许多问题。为此,北京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都在进行FED荧光粉的研制。但在研制过程中,由于没有低压阴极射线激发下荧光粉发光性能测试的仪器,FED荧光粉的研制工作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68.
The nanoparticles of a spirooxazine (SPO) and its photomerocyanine (PMC)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reprecipitation method. Two distinct features were observed. One is that the decaying lifetime for PMC nanoparticles was 600 times of that for the dispersed molecules, and the other is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SPO nanoparticles was enhanced by 240 times of that of the dispersed monomer.  相似文献   
69.
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大孔膦酸树脂对La3 的吸附容量,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得吸附速率常数K298=7.64×10-5S-1,树脂功能基与La3 的络合比为3:1,用化学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得到大孔磷酸树脂吸附La3 的基本参数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稀土异硫氰酸盐为模板,用4-叔丁基2,6-二甲酰基苯酚与三乙撑四胺缩合生成双核稀土金属大环配合物。化合物的组成用元素分析,FABMS确定,用IR,电导,磁天平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Gd,Tb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导出的磁化率理论曲线很好拟合,求得J=-0.220cm~(-1)(Gd),ZJ′=-O.052cm~(-1)(Tb)。表明Gd-Gd,Tb-Tb之间有较弱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