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17篇
  免费   12212篇
  国内免费   10493篇
化学   15036篇
晶体学   7259篇
力学   3163篇
综合类   749篇
数学   4572篇
物理学   20743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1074篇
  2022年   1154篇
  2021年   1319篇
  2020年   882篇
  2019年   1453篇
  2018年   1198篇
  2017年   1417篇
  2016年   1581篇
  2015年   1884篇
  2014年   2867篇
  2013年   2357篇
  2012年   2169篇
  2011年   2417篇
  2010年   2429篇
  2009年   2509篇
  2008年   2655篇
  2007年   2186篇
  2006年   2194篇
  2005年   1849篇
  2004年   1942篇
  2003年   1874篇
  2002年   1666篇
  2001年   1426篇
  2000年   1132篇
  1999年   960篇
  1998年   781篇
  1997年   900篇
  1996年   727篇
  1995年   692篇
  1994年   630篇
  1993年   520篇
  1992年   512篇
  1991年   489篇
  1990年   477篇
  1989年   408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SO_4~(2-)/ZrO_2超强酸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ET、XRD、流动指示剂法、化学分析、低温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条件对ZrO2前驱体和SO/ZrO2超强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制备条件,ZrO2前驱体的比表面可相差1.8倍,SO/ZrO2的酸强度相差约1000倍.SO/ZrO2的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活性相差约300倍.ZrO2最高比表面可达245m2/g,SO/ZrO2酸强度为H0≤-1.60,20℃时SO/ZrO2正丁烷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为15.5×10-3h-1。  相似文献   
992.
建立了Eu^2^+离子f→f跃迁发射产生的判据运用这-判据预测, 设计并合成了近四十种掺Eu^2^+的复合氟化物, 在这些基质中均观察到Eu^2^+的f-f跃迁尖峰发射。本文对所提供的判据从化学键性质和晶场效应方面作了简要解析, 并对判据的运用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动态力学谱试验(DMS)、应力-应变测量,研究了以丙烯腈、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单体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阻尼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无规共聚引进不同链结构能有效调节材料室温域的阻尼水平;初步探讨了IPN(互穿聚合物网络)中某些组分侧链(基)结构对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可能原因;本文所研究的IPN体系在力学(物理)状态上处于皮革态,而交联密度、组分含量等对IPN的力学性能具有较为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995.
高分子合金分离膜材料及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材料液相共混制备高分子合金分离膜不但可以调节膜材料与被分离物的亲和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膜的结构。本文介绍高分子材料浓相共混对膜材料的亲水性、耐污染性及其它理化性能的影响和对膜结构的调节作用,同时指出高分子材料间的相容性是影响合金膜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通过XRD、ICP、SEM和电化学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LiNi1/3Mn1/3Co1/3O2具有标准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SEM照片显示颗粒粒径大约在500 nm左右,粒径分布较窄。以20 mA·g-1电流密度放电,充放电电压在2.8~4.4 V之间,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0 mAh·g-1,4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5.3%。进一步加入石墨导电剂后,同样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变为179 mAh·g-1,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9.6%。容量衰减主要发生在前10次循环。XRD和SEM测试表明循环初期容量衰减的原因是由材料本体结构变化和界面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以2,4,6-吡啶三甲酸(H3ptc)和六水合高氯酸镍为原料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Ni(H2O)6]1.5.[Ni(ptc)(Hptc)].(H2O)4,并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单晶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3058(16)nm,b=1.11852(17)nm,c=1.4689(2)nm,α=74.725(2)°,β=77.777(2)°,γ=64.734(2)°,V=1.4675(4)nm3,Mr=798.20,Z=2,ρ=1.806g/cm3,F(000)=822,μ=1.701mm-1,R1=0.0373,wR2=0.0993.结果表明,在组成该超分子体系的基本结构单元[Ni(ptc)(Hptc)]3-和[Ni(H2O)6]2+中,Ni(Ⅱ)离子均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中.配合物单元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无限延伸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98.
硫酸介质中Ti/SnO2/PbO2析氧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耀刚  孙彦平 《电化学》1998,4(4):439-443
由于硫酸溶液具有高的电导、一般条件下性质稳定、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所以电化学合成大多在硫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析氧是电化学合成不可避免的阳极过程.但因硫酸的强腐蚀性,以及从阳极析出的氧的强氧化性,使得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阳极材料很缺乏.自1950年荷兰Hen...  相似文献   
999.
醇体系中新型晶体磷酸锆的合成和表征赵玉娥,宋天佑,徐家宁,徐如人(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磷酸锆,合成,表征自1964年首次合成磷酸锆晶体[1]以来,人们又合成出多种磷酸锆晶体[2~4]。但在非水体系中合成磷酸锆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  相似文献   
1000.
Cu-ZSM-5分子筛上[Cu-O-Cu]2+物种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监测Cu-ZSM-5分子筛的振动动红外光谱随温度及不同处理条件的变化情况,观察到[Cu-O-Cu]^2+物种的形成过程,即两个Cu(OH)^+在脱水过程中经二聚形成[Cu-O-Cu]^2+,低交换度样品开始产生[Cu-O-Cu]^2+物种所需脱水温度较高,通过观察不同处理条件对[Cu-O-Cu]^2+的影响,说明Cu^2+是通过脱出[Cu-O-Cu]^2+中的超各氧而被还原为Cu^+,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