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8篇
  免费   1105篇
  国内免费   1037篇
化学   2050篇
晶体学   225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28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A europium complex Eu (DBM)3 TPPO (Eu tris(benzoylmethide)-(triphenylphosphine oxide)) and silicon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hybridized.The hybridization can evidently change the photoluminescence (P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u complex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under an excitation of 390nm,the intensity of the PL peak at 611nm due to the ^5Du-^7F2 transition of the Eu^3 ions has been increased by 30%,and thc integrated PL intensity in the visible range has been increased by nearly 3 times;the PL excitation efficiency beyond 440nm has been improved cvidently;the peak in the PL excitation spectrum shifts from 408nm to 388nm,and the PL decay time decreases from 2.07 to 0.96μ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de that in the PL process,the photoexcited energy may transfer from the silicon nanoparticlcs to the Eu^3 ions.  相似文献   
32.
1 引言目前,许多研究都集中于研制各种用途的中波红外成像系统。这些应用从工业用热成像一直扩展到探测车辆、导弹等的军用热成像。可反映中波红外成像目前技术水平的是加工碲镉汞、锑化铟等半导体探测器的线阵或面阵,并把它们组装到一适当光学成像系统。但是,材料和器件的产额低,这种器件不仅制作难而且成本高。本文介绍一种加工成本低用于中波红外成像的新型探测介质,具体地讲,这种新介质是一种可将中波红外  相似文献   
33.
34.
《发光快报》1992,(2):30-32
  相似文献   
35.
Dhake  KP Chud.  NK 《发光学报》1992,13(1):70-74
本文叙述了两个同质查耳酮系列的合成.一个带有查耳酮中心链(系列Ⅰ),另一个是系列Ⅰ的酯类(系列Ⅱ).研究了每个系列中三种化合物的发光,发现两个系列的所有化合物都能见到发光.系列Ⅰ中的化合物在峰值为360nm处可见到发光,而系Ⅱ列中的化合物未能观测到这一波长的发光.然而,在峰值为470nm处两者均可见到发光.得出的结论是,消除非键电子微扰作用的氢键是系列Ⅰ中的化合物在360nm处出现发光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
本文提出了用准直孔结合调节束流导引磁场获得较好品质强流电子束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在1.5MeV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进行了试验,结果准直束流前后沿明显减小,束亮度提高几倍;同时,用此方法测出了束密度及束亮度的径向分布.  相似文献   
37.
陈连春  徐叙rong 《发光学报》1991,12(2):173-180
采用激发样品表层和样品中心两种激发方式,在300K和77K温度下研究叶绿素A(Chla)的较高激发行为,观测到峰值位于493、520和580nm三条新的荧光发射带.分别测量它们的荧光激发光谱,证明这三条新的荧光带属于Chla的第二激发单线态向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的辐射跃迁发光.最后提出电子跃迁模型,同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铝酸锶铕的合成与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宋庆梅  陈暨跃 《发光学报》1991,12(2):144-150
本文详细报导4(SrEu)O·7Al2O3.磷光体的合成及激活剂Eu2+离子浓度、硼酸、五氧化二磷等对磷光体发光强度,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影响.讨论了不同Eu2+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测量了不同Eu2+浓度下磷光体的荧光寿命和长余辉特性.  相似文献   
39.
李运奎  陈述春 《发光学报》1991,12(2):155-162
制备了纯的、掺0.005、0.01、0.2和0.5wt%Cr2O3的钛酸锶单晶.测量了不同退火条件下的室温透射光谱及6.5K以上的荧光光谱.对晶体的氧化和还原热处理诱导吸收及退火和掺杂浓度对晶体发光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采用光学方法测量了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光特性。发现在驱动电压处于一定的范围内时,放电处于丝极模式,在驱动电压的每半周期内,无论是放电的总光还是单个微通道的放电发光均只有一次脉冲,单个微放电的时间为2μs,而总放电时间为2.4μs,这表明在氩气的丝极模式中,各单丝产生与熄灭的时间极其接近,各个放电丝之间有着很好的时间相关性。最后将本文的结果与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丝极模式的发光特性相比较,空气放电在每半周内的总光信号由多个脉冲组成,而每一个脉冲对应多个放电丝,因而氩气中各个放电微通道之间的时间相关性远强于空气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