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6篇
  免费   2202篇
  国内免费   1951篇
化学   3985篇
晶体学   255篇
力学   1165篇
综合类   240篇
数学   240篇
物理学   579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472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以氯化镧和柠檬酸为原料,合成柠檬酸镧,探究反应条件对柠檬酸镧产率的影响,得到反应体系p H值4~5之间,柠檬酸与氯化镧的摩尔比1.2∶1,反应体系温度50℃为较优的反应条件。并将合成的柠檬酸镧添加到SBR混炼胶中,研究其对混炼胶的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5%的柠檬酸镧可使混炼胶的硫化速率t90达到943 s,比未添加柠檬酸镧的快了31 s,当添加量为7.5%时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最佳,比未添加相比提高了将近50%。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结构,并采用硫化仪、万能试验机对混炼胶进行硫化性能及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镧可提高混炼胶的硫化性能、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及抗硫化还原性。因此,柠檬酸镧可以作为SBR橡胶硫化剂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912.
以1,3-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通过阳离子催化开环聚合制备了1,3-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封端聚硅氧烷,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加入量对于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4h,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入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3%,此时反应拥有最高的转化率。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13.
以乙二醇为溶剂,氯化铁、氯化钴、氯化镍和醋酸铵为反应试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NixCo1-xFe2O4(x=0、0.3、0.5、0.7、1)铁氧体空心微球,研究镍含量对铁氧体空心球的磁性与吸波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网络分析仪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电磁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镍钴铁氧体为尖晶石结构,且形貌为空心球,粒径在200nm左右。当x=0时,镍钴铁氧体空心球饱和磁化强度最大为81.7emu·g-1,反射损耗在1658.8MHz有最小值为-16.9dB。  相似文献   
914.
采用玻璃微米管支撑的液/液界面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加速Sr2+在水/1,2-二氯乙烷(W/DCE)界面上的转移反应,考察了DCH18C6加速Sr2+在W/DCE界面转移的影响因素,如DCH18C6和Sr2+浓度等,并求算其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Sr2+与DCH18C6发生的是一个1:1的扩散控制的界面络合转移过程,其络合常数β为5.31×1023。本研究可为理解溶剂萃取Sr2+行为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915.
不同微波膨胀烟梗的化学感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来源包括产地、部位、年份、品种的烟梗原料经相同的微波膨胀工艺处理后的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主流烟气(主要包括抽吸口数、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释放量)及感官特性差异,指导微波膨胀梗丝在产品中的配伍应用,为建立不同来源微波膨胀梗原料的品质特征评价体系及微波膨胀梗丝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来源的微波膨胀梗丝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主流烟气存在差异。不同年份的微波膨胀梗丝间感官质量无明显差异,不同产地、品种、部位来源的微波膨胀梗丝总体感官质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16.
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改性法和恒电位氧化法对石墨毡进行改性处理,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恒电位氧化改性较循环伏安改性的石墨毡有较好的氧还原活性。通过XRD、FTIR、接触角和CV针对恒电位氧化处理石墨毡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随恒电位氧化时间的增加,石墨毡表面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增加,润湿性增强。恒电位氧化改性处理25 min的石墨毡氧还原峰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别为~-0.43 V和~0.003 4 mA·cm-2,显示出很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基于以上结果,恒电位氧化法改性处理能够极大提高石墨毡的氧阴极活性。  相似文献   
917.
加载速度对两种缓冲包装材料静态压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缓冲包装材料是粘弹性材料.本文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应变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此类材料与时间有关的应力可分离为一个时间函数与一个应变函数的乘积.分析结果还表明,测定此类材料的静态压缩特性时,加载速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略去不计.  相似文献   
918.
IntroductionIn applications, it is commonly considered that the phenomena of cavity formation,growth and run-through of adjacent cavities occur in materials as precursors to failure. Thesephenomena are mainly due to instability of materials. On the other …  相似文献   
919.
为了扩大WC-Ni-Mo-PbO四组元复合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利用中频感应热压法制备了Wc-Ni-Co-Mo-PbO系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材料,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镍和钴这两组元之重量比为2的Wc-Ni-Co-Mo_PbO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即使在600℃的高温下也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相当好的摩擦学性能,且其在高速、重载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也比较好,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这种材料在600℃时的摩擦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PbWO4膜,这是其在高温下具有良好自润滑性的根本原因,在烧结温度下,WC可溶解于钴相形成面心立方结构的Co3W3C、Co2W4C和Co3W6C化合物,这能增强材料中金属相与陶瓷相的结合力。在自然降温冷却过程中,从钴相中析出Co3W和元素碳,后者可与钼形成MoC,进而形成Wc-MoC固溶体,这既能细化WC晶粒,又能强化晶界,而且钴与镍形成的连续固溶体可以使金属相得以强化。这些都是提高材料的高温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20.
WS2纳米微粒LB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研究了铝基体上沉积的二十酸、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及由其修饰的WS2纳米微粒LB膜的摩擦学性能,并且利用红外显微镜分析了LB膜在摩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几种LB膜的摩擦系数都远比铝的0.70~0.76低,耐磨性能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的WS2纳米微粒LB膜的最好,几乎比二十酸LB膜的高20倍,这是由于WS2纳米微粒起着支承负荷作用的缘故;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及由其修饰的WS2纳米微粒LB膜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向偶件表面的材料转移,同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膜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或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