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9篇
  免费   1590篇
  国内免费   678篇
化学   2985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827篇
综合类   309篇
数学   3995篇
物理学   395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59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71.
当前的物联网环境下,各个智能网络的数据库的使用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生产商的数据库中的异常数据标准也不同,这就使得传统的以模式识别为基础的网络数据库异常检测方法在进行异常阀值设置时,无法形成统一标准,数据库数据量庞大且存在无序性,无法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出基于混沌特征分析算法的物联网环境下的差异网络数据库异常数据检测方法。依据混沌特征分析相关理论构建物联网环境下的差异网络数据库模型,构建一种异常数据的偏差函数,对不同数据库下的异常数据进行偏差统计,通过对偏差函数的统计结果进行最小值求解,根据求解描述最小化的阀值请求,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差异网络数据库异常数据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异常数据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2.
根据LED可靠性与相关参数的映射关系,建立拓扑结构为6-12-1的BP神经网络。以实测白光LED芯片的理想因子、结温、色温漂移等参数为输入量,以寿命为输出量,计算模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良好的外推能力及鲁棒性,可在短时间内成功预测LED寿命,神经网络训练结果相关系数为99.8%,检验组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973.
闵磊  刘智  唐向阳  陈矛  刘三 《物理学报》2015,64(8):88901-088901
对网络中节点的传播影响力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促进有益或抑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目前, 多种中心性指标可用于对节点的传播影响力进行评估, 然而它们一般只有当传播率处于特定范围时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例如, 度值中心性指标在传播率较小时较为合适, 而半局部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指标则适用于稍大一些的传播率. 为了解决各种评估指标对传播率敏感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度的传播影响力评估算法. 算法利用邻居节点度值叠加的方式对节点度的覆盖范围进行了扩展, 使不同的扩展层次对应于不同的传播率, 并通过抽样测试确定了适合于特定传播率的层次数. 真实和模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扩展度算法得到的扩展度指标能在不同传播率下对节点的传播影响力进行有效评估, 其准确性能够达到或优于利用其他中心性指标进行评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4.
马鸿洋  秦国卿  范兴奎  初鹏程 《物理学报》2015,64(16):160306-160306
提出和研究了噪声情况下的量子网络直接通信. 通信过程中所有量子节点共享多粒子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GHZ)量子纠缠态; 发送节点将手中共享的GHZ态的粒子作为控制比特、传输秘密信息的粒子作为目标比特, 应用控制非门(CNOT)操作; 每个接收节点将手中共享GHZ 态的粒子作为控制比特、接收到的秘密信息粒子作为目标比特, 再次应用CNOT门操作从而获得含误码的秘密信息. 每个接收节点从秘密信息中提取部分作为检测比特串, 并将剩余的秘密信息应用奇偶校验矩阵纠正其中存在的比特翻转错误, 所有接收节点获得纠正后的秘密信息. 对协议安全、吞吐效率、通信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75.
郝晓辰  姚宁  汝小月  刘伟静  辛敏洁 《物理学报》2015,64(14):140101-14010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因干扰过大导致重传能耗增加, 进而节点过早失效、网络生命期缩短的问题, 根据网络拓扑信息和路由信息设计节点的负载模型, 从而构建了节点的生命期模型. 然后利用博弈论将路径增益、交叉干扰和节点生命期等性能参数融入到效益函数中, 构建信道分配博弈模型. 理论分析证明该博弈模型存在纳什均衡. 进而运用最佳回应策略, 在所构建的信道分配博弈模型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优化网络生命期的抗干扰信道分配算法. 该算法使节点在选择信道时避免与网络中交叉干扰较大的节点和生命期较小的节点使用相同信道, 实现干扰小、能耗低且均衡的信道选择. 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最终能够快速地收敛到纳什均衡, 且具有较小的信息复杂度, 从而减小算法本身的通信能耗. 同时, 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信道均衡性, 能够有效地延长网络生命期.  相似文献   
976.
朱莉  邓娟  吴建华  周南润 《物理学报》2015,64(18):184302-184302
锁相是指系统的响应与周期性刺激的特定相位同步的物理现象. 听觉神经的锁相对揭示人的听觉认知基本的神经机理及改善听觉感知有重要意义. 然而,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物理方法和幅度谱分析, 不能有效区分包络响应和时域细节结构响应, 不能直观反映神经锁相. 本文主要利用拔靴法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提出了基于样本熵的时域细节结构频率跟随响应(temporal-fine-structure-related 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T)的神经锁相值(phase locking value, PLV)计算方法, 用于分析神经物理实验数据. 两个脑电实验结果表明: FFRT的PLV样本熵显著大于包络相关频率跟随响应(envelope-related 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E)的PLV, 且二者正交独立, 新方法能有效地分别反映听觉系统对包络和时间细节结构的锁相机理; 基频处的响应主要来源于FFRE的锁相; 基频处, 不可分辨谐波成分包络的锁相能力优于对可分辨谐波; 基频缺失时, 畸变产物是不同的听觉神经通路的FFRE的混合; 谐波处, FFRE 集中于低频, FFRT则集中于中、高频; 听觉神经元锁相能力与声源的频率可分辨性相关. FFRT的PLV方法克服了现有FFR分析的局限性, 可用于深入研究听觉神经机理.  相似文献   
977.
屈静  王圣军 《物理学报》2015,64(19):198901-198901
在具有网络结构的系统中度关联属性对于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产生适当度关联网络的方法对于大量网络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产生正匹配网络的方法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 但是产生反匹配网络的方法还没有被系统的讨论过. 重新连接网络中的边是产生度关联网络的一个常用方法. 这里我们研究使用重连方法产生反匹配无标度网络的有效性. 我们的研究表明, 有倾向的重连可以增强网络的反匹配属性. 但是有倾向重连不能使皮尔森度相关系数下降到-1, 而是存在一个依赖于网络参数的最小值. 我们研究了网络的主要参数对于网络度相关系数的影响, 包括网络尺寸, 网络的连接密度和网络节点的度差异程度. 研究表明在网络尺寸大的情况下和节点度差异性强的情况下, 重连的效果较差. 我们研究了真实Internet网络, 发现模型产生的网络经过重连不能达到真实网络的度关联系数.  相似文献   
978.
为解决在同一个工作区域多个无线通信网络容易彼此干扰无法协同工作的问题,以移动机械工程车辆为控制对象,设计JRCJ500无线遥控系统,由用户手持终端接收用户操作指令,现场控制器驱动远程设备动作,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操作控制与状态信息反馈;采用STM32L低功耗处理器设计无线通信模块,选择公用通信频段,基于跳频扩频通信技术,约定无线通信数据格式与跳频频点,通过简单高效的跳频图案生成算法,在每一帧数据中添加同步字头,实现了无线通信网络的快速同步组网,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实现了在限定工作区域多台无线通信设备同时工作的应用需求。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能够在多种复杂恶劣工作场合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979.
Electronic nose systems when deployed in network mesh can effectively provide a low budget and onsite solution for the industrial obnoxious gaseous measurement. For accurate and identical prediction capability by all the electronic nose systems, a reliable calibration transfer model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herent sensor array variability. In this work, robust regression (RR) is used for calibration transfer between two electronic nose systems using a Box–Behnken (BB) design. Out of the two electronic nose systems, one was trained using industrial gas samples by fou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obnoxious odours emitted from pulp and paper industries. The emissions constitute mainly of hydrogen sulphide (H2S), methyl mercaptan (MM), dimethyl sulphide (DMS) and dimethyl disulphide (DMDS)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A Box–Behnken design consisting of 27 experiment sets based on synthetic gas combinations of H2S, MM, DMS and DMDS, were conducted for calibration transfer between two identical electronic nose systems. Identical sensors on both the systems were mapped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s developed using ANN were then transferred to the second system using BB–RR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successful transmission of prediction models developed for one system to other system, with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between the actual and predicted concentration of analytes in mg L−1 after calibration transfer (on second system) being 0.076, 0.1801, 0.0329, 0.427 for DMS, DMDS, MM, H2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80.
The performance of wavefunction‐based correlation methods in theoretical solid‐state chemistry depends on reliable Hartree–Fock (HF) results for infinitly extended systems. Therefore, we optimized basis sets of valence‐triple‐ζ quality based on HF calculations for the periodic system of group‐12‐metal difluorides. Scalar‐relativistic effe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ase of the metal‐ions by applying small‐core pseudopotential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proposed basis sets,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bulk moduli as well as cohesive and lattice energies of the systems were evaluated at the HF and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levels. In addition to these two mean‐field approaches and to assess further employment of our basis sets to wavefunction‐based correlation methods we performed periodic local MP2 computations. Finally, the possibilities of pressure induced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s occurring in the ZnF2, CdF2, and HgF2 were investigated.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