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3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3218篇
化学   5820篇
晶体学   74篇
力学   345篇
综合类   178篇
数学   830篇
物理学   127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合成了化学式为[(η~5一RC_5H_4)NiPh_2P(CH_2).PPh_2]Cl的六个配合物(式中R=Me,Et;n=2(dppe ).n=3(dppp),n=4(dppb).并用IR和~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并讨论了它们对苯基溴化镁与氯化苄和反式-均二氯乙烯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2.
83.
水杨基荧光酮—Brij—35荧光熄灭法直接测定人发中痕量钴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丁明玉  林秀丽 《分析化学》1989,17(6):539-541
  相似文献   
84.
85.
近几年,随着对主客体化学研究的深入,杯芳烃的功能化修饰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6]。本文以邻、间、对氨基苯甲酸和杯[6]芳烃为原料,经重氮化 偶联反应合成了新型有色邻、间、对羧基苯偶氮基杯[6]芳烃,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生色原理和光谱性能。结果表明它们是一类新型指示剂和具有新型配位空腔的主体分子。合成路线如下:图1 邻、间、对羧基苯偶氮基杯[6]芳烃的合成Fig.1 Fig1:Synthesisofp (o,m,p carboxylbenzeneazo)calix[6]arenes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Nicolet 46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KBr…  相似文献   
86.
7-氮杂-3,6-二氧杂-二环[3.3.0]辛-2-酮类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甲氧基-2-(5H)-呋喃酮与氮酸硅烷基酯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可以为7-氮杂-4-甲氧基-3,6-二氧杂-二环[3.3.0]辛-2-酮类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途径。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NH3/NH4Cl底液中,铜、铅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的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恒电流吸附计时电位溶出行为。讨论了富集时间,溶液pH值,溶出恒电流大小及铜、铅浓度比值等对dt/dE~E溶出曲线的影响。并得出了连测铜铅的条件。  相似文献   
88.
马来酸二丁基锡的合成及其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酸二丁基锡的合成及其共聚合刘云桥金根河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马来酸二丁基锡,醋酸乙烯酯,交替共聚物,光聚合关于马来酸酐[1],马来酰亚胺 N 取代物[2,3]与富电子烯类单体如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  相似文献   
89.
It is becoming a focus to synthesize and assemble organic-inorganic materials, especially, to synthesize charge-transfer complexes formed by polyoxometalate and organic donors. They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such complexes are active in their electric, magnetic and optic properties1-4, many investigations about them have been done and som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m were reported5-6. But, the disadvantage of these crystals is instability at room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view…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