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18篇
  免费   5659篇
  国内免费   10787篇
化学   15753篇
晶体学   669篇
力学   2393篇
综合类   1346篇
数学   11865篇
物理学   12038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87篇
  2022年   812篇
  2021年   972篇
  2020年   736篇
  2019年   912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1001篇
  2016年   1183篇
  2015年   1229篇
  2014年   2077篇
  2013年   1969篇
  2012年   2161篇
  2011年   2099篇
  2010年   1927篇
  2009年   2379篇
  2008年   2512篇
  2007年   2263篇
  2006年   2297篇
  2005年   2168篇
  2004年   1918篇
  2003年   1539篇
  2002年   1166篇
  2001年   1203篇
  2000年   1128篇
  1999年   1055篇
  1998年   805篇
  1997年   620篇
  1996年   584篇
  1995年   566篇
  1994年   545篇
  1993年   487篇
  1992年   499篇
  1991年   487篇
  1990年   411篇
  1989年   353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采用基于第一原理的全势能线性缀加平面波加局域轨道((L)APW lo)方法对Nd(Fe,Si)11Cx化合物(x=0,2)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化合物态密度和磁矩等信息.计算结果表明NdFe9Si2化合物中Si原子主要与4b和32i位Fe原子产生杂化,导致Fe原子磁矩减小.NdFe9Si2C2化合物C原子使32i位Fe原子磁矩进一步降低,同时减弱了Si原子的影响,使得4b位Fe原子磁矩增大.  相似文献   
52.
本文利用Kothe函数空间的性质以及Kothe函数空间与Kothe-Bochner空间的关系,讨论了Kothe-Bochner空间E(X)的凸性,主要结果如下: (a)给出E(X)的端点的充分条件,得到了E(X)严格凸的判据,相应地推广了Lp(μ,X) 以及Lφ(X)的结果; (b)讨论了E(X)的弱局部一致凸和局部完全k-凸; (c)刻画了E(X)的强凸,给出了F(X)强凸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3.
The stationary Gamma-OU processes are recommended to be the volatility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A parametric estimation for the Gamma-OU processes based on the discrete observations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estimator of an intensity parameter A and its convergence result are given, and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estimation is quite accurate. Assuming that the parameter A is estimate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shape parameter c and scale parameter a, whose likelihood function is not explicitly computable, is considered. By means of the Gaver-Stehfest algorithm, we construct an explicit sequence of approximations to the likelihood function and show that it converges the true (but unkown) one. Maximizing the sequence results in an estimator that converges to the tru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and the approximation shares the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the tru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Som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this method is still quite accurate in most of rational situations for the background of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54.
袁斌贤 《数学研究》2002,35(3):241-248
令Ω1与Ω2与C^n中的两个有界齐性域,假设φ:1Ω→Ω2是一个全纯映射。在本中,我们研究相应的复合算子Cφ:β(Ω2)→β(Ω1)的有界性和紧性,特别地,我们讨论取B^n和U^n的情形。  相似文献   
55.
唐梓洲 《数学学报》1989,32(4):439-447
设η为 Lens 空间 L~n(p)上的典则复线丛,σ=η-1∈(?)(L~n(p))本文完全求出了元素 σ~i∈(?)(L~n(p))及(rσ)~i∈(?)(L~n(p))的阶.然后,我们把 k 理论中的 r~i 运算应用到 Lens 空间到欧氏空间的浸入和嵌入问题上,得出了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金属银熔体快冷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由周期性边界条件控制的500个银(Ag)原子构成的金属Ag熔体快速冷凝过程.冷却速率为8×1013K/s.模拟在FS(Finnis-Sinclair)相互作用势的基础上,通过双体分布函数、键对分析技术、键取向序等多种方法,对液银快速冷凝过程的微观结构转变特性作了分析,给出了连续快速冷凝过程中液银原子间依靠相互作用力形成的独特的微观结构图像.并考察了冷却过程中体系能量和元胞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快速冷凝过程中液Ag没有形成bcc结构的倾向.  相似文献   
57.
苗明川  唐芳  张淼  胡涛 《大学物理》2006,25(2):53-57
大学物理实验中混沌实验大多采用观察现象的方法进行,本实验采用蔡氏电路(Chua s circuit)产生混沌行为.在观察不同初始值条件下出现的倍周期分岔、阵发混沌、奇异吸引子等相图及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对负电阻伏安特性进行分段线性拟合,用功率频谱法、计算机仿真方法(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法)对混沌现象进行描绘,将实验数据与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相结合,呈现出混沌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58.
Reissner-Nordstr(o)m de Sitter黑洞的量子隧穿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Parikh的量子隧穿模型,研究了Reissner-Nordstr(o)m de Sitter黑洞的量子隧穿效应.结果表明,在能量守恒的条件下,黑洞外视界和宇宙视界处的粒子出射率与Bekenstein-Hawking熵有关,辐射谱不再是严格的纯热谱.  相似文献   
59.
周海涛  陶冶  刘涛  黎刚  朱满康 《中国物理 C》2006,30(10):1022-1026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1W1B光束线和XAFS实验站上国内首次建立了硬X射线波段的磁圆二色实验(XMCD)方法. 以单晶金刚石作为相位延迟片, 在透射劳埃(Laue)模式下, 利用衍射双折射效应, 将入射的单色线偏振光转变为相应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 测量磁化样品对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吸收的差异, 获得了XMCD信号. 本实验使用透射方法测量了Pt-Fe合金Pt L2,3边的XMCD, 获得了XMCD信号. XMCD实验方法的建立, 为研究磁性材料尤其是磁性薄膜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结构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0.
O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功函数、电子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给出了覆盖度从0.11ML到1.0ML的范围内,O的吸附特性随覆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O的稳定吸附位为3重面心立方(fcc)洞位,O在fcc洞位的吸附能对覆盖度比较敏感,其值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Au(111)表面功函数的变化量与覆盖度成近线性关系,原因是Au表面电子向O偏移,形成表面偶极子;O—Au的相互作用形成成键态和反键态,且反键态都被占据,造成O—Au键很弱,O吸附能较小. 关键词: 表面吸附 Au(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