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力学   6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An earthquake network is known to be of the small-world type. The values of the network’s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depend not only on the cell size (i.e., the scale of coarse graining needed for constructing the network) but also on the size of a seismic data set. Here, discovery of a scaling law for th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in terms of the data size, which is referred to here as finite data-size scaling, is reported. Its universality is shown to be supported by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ata taken from California, Japan and Iran. Effects of setting a threshold of magnitud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2.
83.
This study provide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calculation of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on the back of a rigid wall retaining cohesional–frictional (c–φ) soil.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conjugate stress concept, without employing any additional assumptions, similar to Rankine's original earth pressure formulation. The effects of sloping backfill and wall inclination are considered. In addition, a closed form solution has been derived for the soil–wall friction angle as a function of inertial forces and problem geometry for any given pseudo-static acceleration, as opposed to the constant value commonly employed in practice. The net seismic active forc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s is found to b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previously published methods.  相似文献   
84.
地震是影响斜(边)坡、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白龙江上某大型滑坡经顺层斜坡发生倾倒变形而成,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5.12″汶川地震作用下,该滑坡有整体复活迹象,其后缘周界形成了连续贯通的拉裂缝、错动台阶,尤其是滑坡下游区变形拉裂较明显。本文以该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复活为例,在分析滑坡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滑坡的基本特征以及地震作用导致滑坡复活的现象、特征,然后利用FLAC3D 软件内置动力分析模块对该滑坡复活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数值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滑坡变形破坏受坡体形态的影响较显著,滑坡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同一地震动条件下,滑坡体相对周边处于稳定状态基岩边坡对地震更为敏感。这较好地解释了“5.12″汶川地震作用下,该滑坡的复活原因。  相似文献   
85.
地震滑坡资料是深入研究地震滑坡问题的宝贵基础资料,但是目前对这些资料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本文介绍的地震滑坡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合理地对这些资料进行高效管理,节省科研前期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升级换代能力,可以加速地震滑坡问题的研究步伐,是地震滑坡问题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6.

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地震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内诱发一巨型滑坡。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滑坡前后缘高差455m,厚度20~30m,滑面为基岩层面,初始方量2750×107m3。滑体在运动中转化为碎屑流。滑坡-碎屑流总的水平运动距离为4022m,垂直运动距离为1443m,遗留的堆积物体积达5×107m3。滑坡距映秀—北川断裂仅36km,位于其下盘,地震烈度达XI度。滑坡导致文家沟中48人遇害,并形成一条完整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链。初步分析表明滑坡启动速度快,滑坡向碎屑流转化过程明显、地点明确。碎屑流运动过程复杂,伴有强烈的“气垫效应”和“前缘气浪冲击效应”。作者认为,文家沟滑坡的高启动速度是长持时强烈地震动作用的结果,与山体的猛烈碰撞是导致滑体解体并转化为碎屑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言志信  张森  张学东  段建 《力学学报》2010,18(6):844-850
通过对汶川地震边坡调研,发现大量边坡破坏形式为坡顶拉裂、下部坡体剪切破坏。本文利用有限差分程序,从边坡土体的应力状态出发,通过监测边坡土体的状态、位移和剪应变增量变化等,分析了岩土体在静力、横向地震和耦合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发现坡顶附近发生张破坏,以下部位发生剪切破坏,而非传统的地质工程观点——地震边坡破坏主要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剪切破坏。并提出一种新方法——关键点相对位移法,来判断边坡的动力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及震后灾害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8.
结构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分析对抗震设计很重要. 大部分地震效应 研究采用时程积分等数值方法. 回传波射矩阵法是桁架和框架结构瞬态响应的一种新的频域 矩阵分析法. 基于Bernulli梁理论的回传波射矩阵法扩展到地面加速度载荷的情形, 对一榀钢制框架在地面El Centro波加速度作用下的瞬态应力计算, 结果表明该方法 能准确有效地进行结构的地震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89.
地震崩滑预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已有地震崩塌和滑坡资料 (简称崩滑 )的研究分析基础上 ,提出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崩滑的由粗至细、分级预测地震崩滑的方法。 1 )建立地震崩滑最大震中距 ( Rm)与地震震级 ( Ms)间关系的初判准则 ;2 )综合考虑岩性、结构类型、地形、气象、地震等因素对地震崩滑的共同作用 ,并对不同因素的主次作用进行区分和量化 ,建立预测地震崩滑的再判准则。并用 1 996年 2月 3日丽江 7.0级地震引发的地震崩塌和滑坡实例对此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0.
都(江堰)汶(川)公路是一条高等级山区公路,同时是连接都江堰与汶川县城的主要干道,溯岷江而北上,全长108km。强烈的汶川地震导致了公路两侧大量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严重阻断了交通生命线,由于公路沿线河谷狭窄、山高坡陡、表部岩石破碎,又适逢雨季来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为震后抢险救灾及地质调查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本文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都汶公路快速抢通中的应用,讨论其在抢险救灾快速反应中与传统地质调查方法相结合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从中不难看出该项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真实反映原型并能快速提取相关信息,其势必成为传统地质调查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