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8篇
  免费   4717篇
  国内免费   2971篇
化学   3308篇
晶体学   108篇
力学   3325篇
综合类   899篇
数学   8058篇
物理学   10608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637篇
  2016年   675篇
  2015年   841篇
  2014年   1433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057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1257篇
  2009年   1308篇
  2008年   1590篇
  2007年   1252篇
  2006年   1165篇
  2005年   1151篇
  2004年   1103篇
  2003年   1055篇
  2002年   911篇
  2001年   838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568篇
  1998年   526篇
  1997年   512篇
  1996年   459篇
  1995年   483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In the ever fusion experiments in SWIP, pellet forming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adjusting relative devices by staff member in site, which will make every pellet-forming process slight distinction and will result in pellet difference in shape, size and intensity. In the intervals of HL-2A discharges, staff member have to go site to accomplish the pellet-forming process, this wastes human power and increase the potential danger.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remote control system to perform the pellet-forming process. The control system needs have the features of real-time, reliability and be easy to operate and maintain.  相似文献   
72.
2MeV直线感应加速器注入器系统由电子束产生器和脉冲功率系统组成。电子束产生器包括由感应腔组成的阴极电压叠加器、阳极电压叠加器和真空二极管及束输运系统。脉冲功率系统则包含初级功率源Marx、次级功率源Blumlein线和触发系统,其作用是为感应腔提供一个具有数十纳秒平顶宽度的高压脉冲,激发感应腔在感应腔间隙上获得一个加速电场。在2MeV注入器功率系统中,4个Blumlein线的充气开关是由发散装置的输出触发信号进行导通控制的。通过控制发散输出触发信号到达Blumlein线开关的时间,即可以实现Blumlein线开关在不同时间内触发导通,使Blumlein线依据所设定的时间顺序输出激励脉冲,从而在真空二极管上获得高压脉冲串。由于功率系统采用的是182C结构,即一根Blumlein线驱动两个感应腔,因此最多可以实现四脉冲串列。  相似文献   
73.
研制成功的6MeV高能工业CT集成检测系统采用磁控管驱动的6MeV射频加速器作为X射线源,成像系统与9MeV高能工业CT相同,扫描方式采用三维锥束扫描。主要技术指标与9MeV工业CT系统接近,其空间分辨率也达到21p/mm(10%的调制度下)。  相似文献   
74.
考虑到手套箱系统的主要污染核素为^239Pu,^241Am,^3H和U,其中^239Pu,^241Am属α长寿命极毒核素,很容易产生放射性气溶胶。在手套箱系统退役过程中,手套箱系统的拆除解体前后均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去污,最大限度的减少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文中根据可剥离膜去污技术、电解去污技术、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导电机理以及超声波去污技术,针对镅污染手套箱拆下部件的污染情况和材质特点,采取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去污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5.
The vacuum system of today's tokamak devices is designed to meet th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experiments. The oper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modes, (1) pumping down and leak detecting of the vacuum vessel, (2) baking, (3) plasma-facing component (PFC) conditioning, (4)evacuating and controlling of the particles at plasma edge, (5) plasma discharg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76.
为了获得脉冲中子探测系统的中子灵敏度能量响应,编制了适合裂变中子测量探测系统灵敏度能响的一系列专用程序,研究了相应的实验标定技术,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几套探测系统中子灵敏度能量响应进行了研究,初步解决了标定需要的“单能、脉冲、高强度、多个不同能量的中子源”问题,使不确定度大大提高,满足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为验证国产大口径KDP晶体金刚石车床(图1)的加工能力,进行了多次试验。加工的φ150mm小于0.52的铝镜面已达到与俄罗斯机床同等水平。但同时进行的一轮KDP晶体车削试验,结果并不满意,其单次透射波前畸变近4λ,原因可能是KDP晶体的装夹存在问题,导致加工效率不佳。而且加工中还产生周期性波纹,可能是由于机床压缩空气供给系统的周期性启动,造成周期性的压力波动。  相似文献   
78.
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论述涉及强流加速器等强流离子束装置中产生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强流离子束在核材料生产与增殖、洁净核能、放射性废物嬗变、放射性药物生产、重离子聚变、高能物理、核科学与工程、国防与民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年来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课题,因为它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但是,强流离子束形成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需要加以抑制、控制和消除这类现象,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不仅必须深入研究这类束晕-混沌的复杂特性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而且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并寻求和发展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就向强流离子束物理和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及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们首创性地提出了一些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方法,它们包括:非线性反馈控制法,小波反馈控制法,变结构控制法,延迟反馈控制法,参数自适应控制法等,进行重点的介绍。对上述课题当前的主要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综述的评论。最后,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这个崭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79.
注浆覆岩离层力学机理及其离层发育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覆岩离层生成的力学机理,结合煤层开采程度的不同,将可注浆层位的离层划分为三类.以岩石的应变为指标,确立了覆岩离层可注浆层位岩梁的断裂步距表达式,理论上证明了划分注浆层位的合理性.根据岩石的全应力应变试验,结合现场实际观测数据,对以应变为指标的岩梁断裂步距表达式做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可注浆层位的分类和断裂步距表达式的确定对注浆减沉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选用了钛酸丁酯、硬脂酸和乙二醇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表面化学修饰和表面物理修饰2种方法修饰纳米氧化钛,然后分散在乙二醇溶剂中形成溶胶溶液.并通过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计、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表面化学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钛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观测了纳米氧化钛溶胶在乙二醇溶剂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纳米氧化钛的表面的不饱和键之间形成了新的化学结构,粒子表面可能接枝上有机长链,提高了纳米粒子在溶剂中的相容性.表面化学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钛与乙二醇溶剂形成了较稳定的溶胶体系,而且纳米溶胶粒径较小.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与纳米粒子添加量控制在(1~1.2):1时,可以获得纳米溶胶粒径较小,同时溶胶稳定性较好的纳米氧化钛-乙二醇溶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