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293篇
化学   3037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2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质手性固定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近年文献中已报道的各种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质(酶)手性固定相及其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并阐述了蛋白质作为手性选择剂拆分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两个新的氢键诱导液晶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丁氧基苯甲酸(4BA0与两个手性取代的苯乙烯基吡啶(VSZ及LSZ)间的氢键作用合成了2个新的液晶化合物,用DSC、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其液晶行为,并由红外光谱证实了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形成的复合物4BA-VSZ具有手性近晶C相。  相似文献   
93.
3类手性配体d-10-樟脑磺酸及其衍生物,α-(-)-羟蒎酮及其衍生物,又恶唑啉6衍生物分别与铜(Ⅱ)形成手性铜配合物,催化重氮乙酸酯与1,1-二苯乙烯或异丁烯的环丙烷化加成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环丙羧酸酯,不对称诱导最高可达95%e.e.。  相似文献   
94.
首先,以溴代聚乙二醇单甲醚(PEO-Br)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聚乙二醇(PEO)质量分数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BMA-b-PEO)。在此基础上,将手性酒石酸(TA)以氢键的方式选择性掺入到嵌段共聚物的PEO相中,诱导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具有手性螺旋结构的复合薄膜PBMA-b-PEO/TA。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圆二色光谱(CD)对嵌段共聚物复合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嵌段质量分数对手性诱导嵌段共聚物螺旋结构自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TA与嵌段共聚物质量比为0.12、0.15的TA,当PEO质量分数为0.17~0.24时,有利于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形成柱状螺旋结构;当PEO质量分数增加至0.26时,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则形成层状结构,在分子间氢键作用下虽然发生手性转移,但无法得到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95.
序言     
张玉奎  邹汉法 《色谱》2007,25(2):121-121
色谱柱是色谱分离分析的“心脏”,液相色谱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与分离固定相的突破密切相关。如上世纪70年代末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建立和90年代初期“灌流色谱”(Perfusion Chromatography)的发展都是基于多孔硅胶和“穿透孔”分离固定相的发展。近年来,基于特殊孔结构的1.5~2.0μm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功地催生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离技术,而整体柱材料作为新一代的分离介质,已成为色谱领域广泛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并已经在样品预处理、手性分离、生物分离分析等领域获得十分广泛的应用。我国色谱研究工作者在多孔硅胶固定相、手性分离固定相、亲和色谱固定相和整体柱固定相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达到或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6.
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质手性固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经国  陈立仁 《分析化学》1996,24(10):1227-1232
本文综述了近年文献中已报道的各种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质(酶)手性固定相及其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并阐述了蛋白质作为手性选择剂拆分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
Inthepastseveraldecades ,muchattentionhasbeenpaidtoopticallyactive ,C2 asymmetric1,1′ bi naphthalene 2 ,2′ diolanditsderivativesbecauseoftheirapplicationininducingchiralityinasymmetricsynthesis[1,2 ] .Enantiomericallypure1,1′ binaphtha lene 2 ,2′ diolhasbeen preparedbymanymethodsrangingfromtheclassicalresolutionviacrystalliza tionofthediastereoisomericsalts[3] toasymmetricox idativecoupling[4~ 6 ] .However ,theuseofexpensivechiralreagentsandthetediousnessoftheprocessessetalimitontheuseof…  相似文献   
98.
在自制的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ADMPC)手性固定相上,对2种氮杂环丙烷对映体进行了手性拆分研究.系统选用了不同种类及不同含量的醇改性剂,详细考察了样品的保留时间和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
叶晓霞  俞雄 《分析化学》2003,31(5):522-526
以丹酰化苯甘氨酸、丹酰化苯丙氨酸、丹酰化丝氨酸、丹酯化丙氨酸为模型化合物,通过对色谱柱类型、缓冲液类型、pH和盐浓度、万古霉素用量、甲醇用量、柱温等色谱参数进行考察,建立了以万古霉素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普通色谱柱上进行手性分析的色谱系统,并在该系统中成功地拆分了酮洛芬对映体。  相似文献   
100.
手性配体的空间结构与产物对映选择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采用4-烷氧羰基噻唑烷、E唑烷作为手性配体,诱导烷基锌对醛类的亲核加成反应,获得产物是烷基化的醛,最高达90%ee,产率98%的(S)-二级醇。系统地考察了该类手性配体三维空间结构变化与产物对映选择性的关系,当配体4-位烷氧羰基上的R、2-位R′基和环体上原子X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产物(S)-二 级醇的对映选择性发生规律性变化。对五种不同结构的底物醛在同一手性配体催化下,诱导烷基锌对醛类的亲核加成反应,底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S)-二级醇对映选择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