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化学   7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85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采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变形钛合金中的铝进行分析.考察了铝的最佳测定条件、线性浓度范围以及样品分析中的干扰因素.实验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 5%(n=6),加标回收率为97. 6%~99. 0%.该方法适用于变形钛合金中铝的分析,满足实验室化学分析技术与分析质量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2.
飞秒激光多脉冲烧蚀镍钛合金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飞秒激光多脉冲累积效应对镍钛合金材料的影响,通过考虑多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改写激光光源项,利用改进的双温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飞秒激光三脉冲烧蚀镍钛合金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电子和晶格温度随时间和烧蚀深度的演化规律.分析了多脉冲累积效应的内在机理;讨论了三脉冲条件下不同参量对电子和晶格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镍钛合金在飞秒激光三脉冲的作用下,电子有3个递增的峰值温度,相比单脉冲的作用,三脉冲使电子和晶格温度明显升高;多脉冲的时间间隔直接影响多脉冲的累积效应;脉冲宽度影响电子的峰值温度和达到峰值温度所用的时间;激光能量密度影响电子和晶格的温度;电声耦合常量对电子与晶格的耦合时间和电子晶格的平衡温度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杨奇彪  王昊君  黄易  成健  刘顿 《光学技术》2019,45(2):245-250
钛合金进行抛光可以优化表面质量、提高耐磨损性能和使用寿命。运用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进行钛合金Ti6Al4V抛光实验,通过光学轮廓仪测量不同激光光束形状、脉冲能量密度、光斑重叠率、脉冲宽度下的钛合金Ti6Al4V工件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顶光束能够达到的粗糙度更小,激光脉冲能量密度增大,凸起消融越多,工件表面粗糙度减小;光斑重叠率增大,粗糙度减小,重叠率过大,受热应力的影响,凝固后的表面变得不平滑,粗糙度增大;一定范围内的脉冲宽度的增加,凸起消融越多,粗糙度减小。研究结果对提高钛合金抛光效率,优化钛合金性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以Ni/Al为助剂在1800℃热压烧结制备了Ni/Al含量分别为0vol;(TB)、5vol;(TBNA5)和10vol;(TBNA10)的TiB2-B4C刀具材料,研究了其致密化机理、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切削削钛合金(Ti6Al4V)的性能.结果表明,5vol;Ni/Al助剂的引入将TiB2-B4 C的相对密度从80;提高到96;,所制备的TBNA5刀具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分别为711 MPa、4.6 MPa·m1/2和22.7 GPa,Ni/Al助剂的引入显著改善了TiB2-B4 C陶瓷的致密化和抗弯强度,但是进一步增加Ni/Al助剂的含量(10vol;),将降低其抗弯强度和硬度.切削性能研究表明,与硬质合金刀具相比,TiB2-B4 C陶瓷刀具切削Ti6Al4V的初期磨损较快,但由于更好的高温性能,其后期磨损更慢,且磨损速率更加稳定,其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结磨损和微崩刃,其中含5vol;Ni/Al助剂的TiB2-B4 C陶瓷刀具有相对较好的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105.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钛合金TC4表面制备了梯度结构DLC薄膜,并研究了DLC薄膜微观形貌结构、力学性能以及不同对偶球材料(包括4种陶瓷与4种金属材料)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梯度结构DLC薄膜表面相对光滑平坦且与基底结合紧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对于陶瓷球/DLC配副,在摩擦过程中由于对偶球硬度较大且耐磨,从而在陶瓷球表面易于形成稳定的碳质转移膜,SiC/DLC、Si3N4/DLC和ZrO2/DLC表现为轻微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而Al2O3球表面的碳元素含量较高使得DLC薄膜虽然发生破损和剥落但其摩擦系数仍保持在较低水平;金属球/DLC与陶瓷/DLC相比较,由于金属对偶球硬度较低,在摩擦过程中碳质转移膜无法稳定地覆盖在金属球,引起较高的摩擦系数,Al/DLC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磨粒磨损,而Brass/DLC、304SS/DLC和GCr15/DLC主要为轻微的磨粒磨损或黏着磨损;SiC/DLC、ZrO2/DLC、304SS/DLC和GCr15/DLC的DLC薄膜均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且对偶球的磨斑较小,故其为较合理的摩擦副. 赫兹接触分析表明,陶瓷/DLC中除了ZrO2/DLC,平均摩擦系数和计算接触半径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在金属/DLC中并未发现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06.
为提高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以金属陶瓷Ni60和固体润滑剂h-BN复合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了以硬质Ti C、Ti B2、Cr B等为耐磨增强相、以h-BN为固体润滑相的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及物相;在室温条件下分别在不同载荷(2、5和8 N)下以Si3N4陶瓷球为对偶件测试了复合涂层与基体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平均硬度为HV0.21 013.75,约是基体(HV0.2360)的3倍,在所有试验载荷下,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比基体的低.随着载荷的增加,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先减小后升高,说明涂层在5 N载荷下显示出最好的自润滑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7.
高速车削钛合金的硬质合金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进行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干车削试验.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刀具的磨损形貌,通过能谱分析(EDS)分析磨损表面的元素分布,并对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高速干车削Ti-6Al-4V时,刀具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结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硬质合金刀具的氧化磨损主要发生在刀具前刀具和后刀面的磨损边缘区.由于车削过程中刀具前刀面的切削温度比后刀面的切削温度高,导致刀具前刀面的氧化磨损、粘结磨损和扩散磨损较后刀面严重.  相似文献   
108.
抗荷服广泛用于航空防护救生领域,通过抗荷服的气动加压对人体表面施加压力,限制血液向下流动,减轻脑部供血不足和脏器位置移动对飞行员造成身体损伤。从而提高飞行员在机动飞行的抗过载能力,保证飞行安全。本文通过镍钛合金纤维人工肌肉用于人体加压的研究。与传统管式抗荷服进行加压实验对比发现镍钛合金纤维人工肌肉纤维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表面压力与管式抗荷服形成的体表平均压力相近,实验值理论上可达到抗过载所需的体表压力。通过电驱动产生的加压响应速度较管式抗荷服充气式更快,可摆脱传统抗荷所需复杂供气系统,在航空防护救生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9.
郭静  吴奇  孙力玲 《物理学报》2023,(23):222-230
超导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原子间距的缩小,进而导致晶格参数的改变,甚至能使其原子排列规律变化,引发结构相变.超导体的超导电性是一种演生现象,是由超导体中所包含的电荷、自旋、轨道、晶格等多种相互作用的自由度所决定的.因此,当超导体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发生晶体结构的变化,通常都会引起超导电性的改变,尤其超导转变温度的变化.本文介绍近年发现的一类能够抵御大变形的超导体(robust super-conductivity against volume shrinkage, RSAVS)——这类超导体在压力作用下,即使发生很大的体积压缩,其超导转变温度仍保持不变.这种奇异的能抵御压缩变形的稳定超导电性最初是在对高熵合金的高压研究中观察到的,后续研究发现在广泛应用的商业化NbTi合金以及Nb, Ta等金属元素超导体中也具有这种可抵御大变形的超导电性.分析结果显示,这类超导体都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并由过渡族金属元素构成.这种超导体的发现为统一理解“什么因素决定了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0.
依据光电发射光谱仪光源激发机理,结合钛合金的材料性能,选用火花放电激励光源和时间分解脉冲分布测光法,绘制钛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的工作曲线,对A l、V、Fe、S i、C、Mn、Cu、Mo、Sn、Zr、N i、Cr等元素进行光谱直接测定。测定结果与化学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2%~4.27%(n=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