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53篇
力学   298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55篇
物理学   14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锐  宋新飞  孙鹤  张强  李晨 《应用声学》2016,24(9):95-98
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对汽车稳定性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针对汽车行驶控制时的抗干扰能力,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汽车横摆角速度控制策略;创新性设计了基于自抗扰控制理论的用于四轮轮毂电动汽车横摆角速度的高性能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汽车横摆角速度控制的动态模型,并通过数学变换,将其转换为二阶自抗扰控制器被控对象的标准形式;再设计双层控制结构,包括直接横摆力矩制定层和转矩分配层;在直接横摆力矩制定层,利用二阶自抗扰控制器计算出控制汽车横摆角速度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在转矩分配层,设计了转矩分配算法,利用附加横摆力矩得到4个车轮的指令转矩,进而控制电动汽车横摆角速度;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和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联合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齐骥  王宇鹏  钟志 《应用声学》2016,24(6):189-191, 194
针对多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UAVs多阶段航迹预测分布式任务规划方法。定义从一次任务分配开始到其中一项任务完成为一个任务周期。在每个规划周期,首先,各UAV使用A*算法快速预测到所有任务目标的路径,提供至任务分配;然后,采用聚类算法修改目标价值向量,协商分配结果,并实时计算探测范围内的最短路径;最后,采用三次B样条曲线平滑所分配的最短路径,在线规划出满足飞行约束的飞行航迹。通过仿真实验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实时获得近似最优的任务分配结果并规划出可飞行航迹,并有效处理突发任务。  相似文献   
53.
超声速和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保国  卞荫贵 《力学进展》1992,22(3):318-323
本文讨论超声速和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数值模拟问题,其中包括国内外对进气道问题的一些主要进展、方向和今后预研的动态,目的在于弄清流场形成的机理,为高速飞行器进气道的气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再入湍流尾迹及其对雷达散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家玉  于明 《力学学报》1999,31(4):434-441
就高超声速再入体尾迹等离子体场而言,为进行其亚密湍流雷达散射截面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计算湍流尾迹脉动等离子体场强的理论模型及求解方法,即在研究高超声速尾迹流动特征的基础上,推导、使用包括化学组份浓度脉动强度的k-ε-g湍流模型,用以封闭高超声速粘性尾迹湍流运动时均控制方程组,并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求解,算例小钝锥体的飞行条件为零攻角、M_∞=21.3,Re_(∞D)=1.33×10~6;M_∞=20.5;Re_(∞D)=3.22×10~5,计算结果得到了合理的参数分布;考虑电磁波在上述等离子体介质中的传播,以单电子多次散射模型─—畸变波Born近似方法,计算了湍流尾迹脉动等离子体雷达散射截面,给出散射能(RCS)在不同极化状态下的分布,分析了散射背景场脉动湍流对电磁波在其中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徐强  张福祥 《实验力学》1999,14(4):505-508
介绍利用激光摩尔偏折仪和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对发动机喷流起始冲击波的基本形态进行的研究. 研究结果验证了在燃气流团前存在着起始冲击波及发展初期具有非球面的特性,并提出了喷口起始冲击波波阵面发展的新结构,对前人有关起始冲击波发展结构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56.
激波风洞内超燃冲压发动机三面压缩进气道流场实验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进行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三面压缩进气道的实验观测。利用来流马赫数4.5的直通式激波风洞,考察了三组具有不同压缩角度的进气道模型内部的流场情况。实验观测手段为油流法、丝线法和高速纹影,同时,辅以数值模拟以有助于流场细节分析。纹影照片展示了进气道内部以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流场复杂结构,数值模拟也显示了相近的结果。油流技术与丝线法显示了近壁面处的流动图像,照片中可见激波、分离线、再附线等分界线位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唇口激波与进气道内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引起的壁面分离是影响进气道内流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尝试了利用抽吸方法减弱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诱发的壁面流动分离,并取得一定结果。  相似文献   
57.
This paper develops a spatial marching method for high-speed flows based on a finite volume approach. The method employs the reduced Navier– Stokes equations and a pressure splitting in the streamwise direction based on the Vigneron strategy. For marching from an upstream station to one downstream the modified five-level Runge–Kutta integration scheme due to Jameson and Schmidt is used. In addition, for shock handling and for good convergence properties the method employs a matrix form of the artificial dissipation terms,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s. To achieve a fast rate of convergence, a local time-stepping concept is used. The method retains the time derivative i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nd the solution at every spatial station is obtained in an iterative manner. The developed method is validated against two test cases: (a) supersonic flow past a flat plate; and (b) hypersonic flow past a compression corner involving a strong viscous–inviscid interaction. The computed wall pressure and w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exhibit good general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computations by other investigators and with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58.
Automotive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 have finally reached a state of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where several major automotive companies are commercially leasing and selling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including Toyota, Honda, and Hyundai. These now claim vehicle speed and acceleration, refueling time, driving range, and durability that rival conventio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in most cases outperform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The residual challenges and areas of improvement which remain for PEMFCs are performance at high current density, durability, and cost. These are expected to be resolved over the coming decade while hydrogen infrastructure needs to become widely available. Here, we briefly discuss the status of automotive PEMFCs,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barriers that platinum usage creates, and the remaining hurdles for the technology to become broadly accepted and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59.
现代高速飞行器结构热模态频率特性试验研究,对这类飞行器设计校核和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飞行过程中遭受的气动加热特性设计了瞬态热环境模拟系统,同时,根据高温环境的特点对测试中的激励和测量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成功地将普通激振器应用于高温结构模态试验,最终将热环境模拟系统与振动测试系统组合,形成一套考虑瞬态热影响的热模态试验系统,实现了瞬态热环境下结构模态的地面测试。对一个切尖三角翼测量了各个加热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验证了加热温度控制的精确性;在纯随机激励下对测得的激励和振动响应信号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ation,STFT)进行时变模态参数辨识,获得了前四阶模态频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并与结构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与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该试验方法对热模态测试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分别对瞬态和稳态热环境下结构模态频率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探讨了结构瞬态温度场对模态频率影响的机理,揭示了结构内部存在的热应力和材料属性的变化,是决定模态频率随加热时间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0.
双目视觉技术在高超声速颤振风洞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丁  吕计男  季辰  刘子强 《实验力学》2015,30(3):381-387
以验证高超声速颤振风洞试验技术为目标,为了获取试验模型在风洞流场激励下的位移形貌,运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某翼面模型的颤振特性。采用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系统的试验方法,系统主要由CCD相机、图像采集卡和控制计算机组成,通过立体视觉标定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算出模型变形的形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成功,与CFD/CSD数值计算结果比对良好,验证了该技术在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