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67篇
  免费   5407篇
  国内免费   2918篇
化学   23521篇
晶体学   328篇
力学   4114篇
综合类   1147篇
数学   14038篇
物理学   17744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1021篇
  2021年   1885篇
  2020年   1090篇
  2019年   1176篇
  2018年   931篇
  2017年   1202篇
  2016年   1516篇
  2015年   1423篇
  2014年   2182篇
  2013年   3247篇
  2012年   2268篇
  2011年   2706篇
  2010年   2370篇
  2009年   3029篇
  2008年   3193篇
  2007年   3336篇
  2006年   2701篇
  2005年   1925篇
  2004年   1772篇
  2003年   1720篇
  2002年   4165篇
  2001年   1844篇
  2000年   1303篇
  1999年   1098篇
  1998年   1074篇
  1997年   818篇
  1996年   813篇
  1995年   702篇
  1994年   658篇
  1993年   688篇
  1992年   665篇
  1991年   461篇
  1990年   388篇
  1989年   337篇
  1988年   348篇
  1987年   248篇
  1986年   258篇
  1985年   363篇
  1984年   279篇
  1983年   161篇
  1982年   325篇
  1981年   485篇
  1980年   450篇
  1979年   482篇
  1978年   378篇
  1977年   291篇
  1976年   244篇
  1974年   81篇
  1973年   1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论述涉及强流加速器等强流离子束装置中产生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强流离子束在核材料生产与增殖、洁净核能、放射性废物嬗变、放射性药物生产、重离子聚变、高能物理、核科学与工程、国防与民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年来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课题,因为它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但是,强流离子束形成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需要加以抑制、控制和消除这类现象,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不仅必须深入研究这类束晕-混沌的复杂特性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而且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并寻求和发展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就向强流离子束物理和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及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们首创性地提出了一些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方法,它们包括:非线性反馈控制法,小波反馈控制法,变结构控制法,延迟反馈控制法,参数自适应控制法等,进行重点的介绍。对上述课题当前的主要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综述的评论。最后,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这个崭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92.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以量子耦合方式进行信息处理的装置[1 ] 。原则上 ,它能利用量子相干干涉方法以比传统计算机更快的速度进行诸如大数的因式分解、未排序数据库中的数据搜索等工作[2 ] 。建造大型量子计算机的主要困难是噪音、去耦和制造工艺。一方面 ,虽然离子陷阱和光学腔实验方法大有希望 ,但这些方法都还没有成功实现过量子计算。另一方面 ,因为隔离于自然环境 ,核自旋可以成为很好的“量子比特” ,可能以非传统方式使用核磁共振 (NMR)技术实现量子计算。本文介绍一种用NMR方法实现量子计算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用比传统方法少的步骤解决一个纯数学问题。基于该方法的简单量子计算机使用比传统计算机使用更少的函数“调用”判断一未知函数的类别。  相似文献   
93.
The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is a numerical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approximate solutions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give a new aspect to the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by using a variational derivative. By applying this formulation, accurate values of the buckling loads of beams and frames with various end supports are obtained.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formulation is ver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numerical examples in the literature __________ Published in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1, No. 7, pp. 139–144, July 2005.  相似文献   
94.
We predict ultraslow collapse of “tubular image states” (TIS) on material surfaces. TIS are bound Rydberg-like electronic states formed at large distances (∼30 nm) from the surfaces of suspended circularly-symmetric nanowires, such as metallic C nanotubes. The states are formed in potential wells, resulting from a combination of the TIS-electron attraction to image charges in the nanotube and its centrifugal repulsion, caused by spinning around the tube. We demonstrate that TIS can collapse on the tube surface by passing their angular momentum l to circularly polarized flexural phonons excited in the tube.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for highly detached TIS with l ? 6 the relaxation lifetimes are of the order of 10 ns-1 μs, while for l < 6 these lifetimes are reduced by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95.
Photoluminescence (PL) linewidth broadening of CdxZn1 − xSe/ZnSe triple quantum wells, grown on GaAs substrates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has been investigated. Various quantum well (QW) samples have been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QW thickness and composition (Cd-composition).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PL linewidth are compared. Both composition and thickness fluctuation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calculation with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volume of exciton, nominal thickness and composition of QWs. Surface roughness measur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interface roughness.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d-composition increases additional linewidth broadening due to Zn/Cd interdiffusion is enhanced.  相似文献   
96.
对弱相对论性电子束驱动的回旋激射(maser)不稳定性的一般理论作了详细讨论.对在获得增长率实用表达式过程中若干解析表达式的推导与细节做了仔细的补充讨论和说明,还增加了增长率的近似表达式,并由此得到了回旋激射不稳定性主要特征的解析分析以及与精确计算的比较,使整个理论有一个完整的描述.侧重解析讨论,也提供了部分一般性的数值计算结果. 关键词: 回旋激射不稳定性 弱相对论性电子束 增长率  相似文献   
97.
讨论了求解无约束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一种并行单纯形法以及对它的改进算法并行共轭梯度—单纯形法 .算法本身具有很强的并行机制 ,能够充分地发挥并行机快速省时的特点 .本文也对算法做了理论分析 ,对算法的收敛性给予了证明 (在二维情形下 ) .最后做了数值实验 (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 ,并行算法未能在并行计算机上实现 ,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所做的数值实验均是在串行机上完成的 )  相似文献   
98.
分子生物学中基因无方向的反向基因组重排问题在数学上已被证明是一个NP困难问题.基于断点图的概念,给出一个时间复杂性为O(max{b^(π),nb(π)}),空间复杂性为0(n)的求其近似最优解的算法.其中n为基因组中基因个数,π=(π1,π2,…,πn)表示n个基因的一种排列,b(π)表示排列π中的断点数.数据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近似算法可以求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The title compound (C2H7NO·C7H4N2O6) has been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etha- nolamine with 3,5-dinitrobenzoic acid in deionized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rystal crystal- lizes in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 = 6.048(2), b = 9.146(3), c = 21.955(7)(A), C9H11N3O7, Mr = 273.21, Z = 4, V = 1214.3(7)(A)3, Dc = 1.494 g/cm3, F(000) = 568, μ(MoKα) = 0.131 mm-1, R1 = 0.0338 and wR2 = 0.0497. The new organic adduct is composed of one ethanolamine and one 3,5-dinitrobenzoic acid, which are linked up by O-H…O and N-H…O types of hydrogen bonds to form a nine-membered ring and an eleven-membered ring, extending into a on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