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229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81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62篇
物理学   2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772.
We present the quantum mechanical studies on the vibr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the inelastic collinear collision between two diatomic molecules using a dynamic Lie algebraic method of Alhassid and Levine [Phys. Rev. A 18 , 89 (1978)] within the semiclassical approximations. A dynamical algebra h15 is formed and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and the expectation values of the interaction potential. Under the first-order approximation of the group parameters, the selection rules for the transitions among the vibrational levels have been obtained. © 1997 John Wiley & Sons, Inc. Int J Quant Chem 65 : 159–165, 1997  相似文献   
773.
近场显微干涉成像中的探测角度和偏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诚  闫长春  高淑梅 《光学学报》2006,26(3):25-429
用偶极子耦合系统来模拟近场干涉测量中的探针样品关系,并利用各电场分量之间的组合方程组精确计算出其可能探测到的强度和相位像。结果显示,近场干涉所测量到的近场像的分辨力和探测器的方位及参考光的偏振方向之间有较强的依赖关系,随着探测器位置不同或者参考光偏振方向的变化,同一样品在同一照明条件下所得到的图像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在倏逝波照明的情况下,近场像的精确度随着探测器相对于样品视角的增大而改善,且在不同偏振方向的近场像中,只有偏振方向垂直于样品表面的像能真实反映样品的细节分布,且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分布。  相似文献   
774.
为揭示生产井井间距离对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影响,以中国青海共和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生产井井间距离不同的三维热-固-流耦合热采模型。分析得到生产井井间距离为600 m, 700 m, 800 m, 900 m, 1000 m对EGS温度场、产出流体温度、储层寿命、总产热量、最大主应力以及最大主应变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开采进行,储层裂隙周围岩体温度下降,产出温度随开采年限增加而降低;从产出温度、储层寿命和总产热量三方面考虑,最优生产井井间距离为800 m;生产井井间距离对第一主应力及第一主应变影响显著,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生产井井间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