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1篇
  免费   2430篇
  国内免费   2070篇
化学   6574篇
晶体学   112篇
力学   967篇
综合类   182篇
数学   3468篇
物理学   732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1060篇
  2012年   816篇
  2011年   960篇
  2010年   886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1061篇
  2007年   1110篇
  2006年   971篇
  2005年   903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736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529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7篇
  197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91.
Liu  Yang  Yang  Jihua  Yang  Wensheng  Xie  Tengfeng  Bai  Yubai  Li  Tiejin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2000,2(3):309-313
Two SnO2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t 170°C and 180°C, respectivel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reveal that the diameters of both the nanoparticles are around 6nm. At the same time,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nanoparticle synthesized at 180°C has more surface electronic states at 0.3eV below the conduction band than the one synthesized at 170°C. This means that the temperatures chosen in hydrothermal synthesi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ultant SnO2 nanoparticles but the effect on their sizes is not obvious. However, after being calcined at 500°C for 2h, the diameter of the nanoparticle synthesized at 180°C increased to 23nm and that of the nanoparticle synthesized at 170°C increased to 32nm as calculated from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相似文献   
992.
声子气的状态方程和声子气运动的守恒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质能的等效关系,把固体(本文指非导体)晶格(原子)的质量分为晶格(原子)的静质量和晶格热振动能量的等效质量两个部分,后者就是固体中声子气的等效质量.晶格(原子)热振动的能量则分为晶格(原子)静质量具有的热能以及声子气质量具有的热能.基于固体的状态方程,导得了晶格静质量热振动的状态方程和声子气的状态方程.声子气在固体介质中的宏观运动就是热量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建立了声子气运动的守恒方程组,分析表明,忽略惯性力时声子气的动量守恒方程就退化为傅里叶导热定律,阐明了傅里叶导热定律的物理本质是声子气驱动力与阻力的平衡方程.当热流密度很大惯性力不能忽略时,傅里叶导热定律不再适用. 关键词: 非傅里叶导热 声子气 声子气质量 状态方程 守恒方程  相似文献   
993.
王振宇  唐昌建 《物理学报》2007,56(6):3313-3317
考虑环形束流的空间电荷效应与相对论状态下的自磁效应对离子通道——环形束流系统的影响,研究了通道中环形束流的轨道与场解的自洽平衡态.利用动力学理论得到了电子平衡态分布函数以及环形束流的径向位置和通道内电磁场的自洽解.研究发现,相对论束流的自场对系统平衡态有很大影响,并证实了系统自洽平衡态的存在.数值计算给出了束流位置与通道半径间随能量的分布关系以及通道内场随半径分布的规律,为相关器件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 关键词: 离子通道 环形束流 动力学理论 自洽平衡态  相似文献   
994.
运用负值量子条件熵研究了双量子系统一类混合态的纠缠量度.给出了负值量子条件作为条件熵纠缠度的定义,证明了条件熵纠缠满足作为2×2系统一类混合纠缠态量度的四个基本条件.当双量子系统处于纯态时,条件熵纠缠度即为部分熵纠缠度.应用条件熵纠缠度研究了真空腔场中两全同二能级原子之间纯态和一类混合态纠缠的时间演化,比较了相同条件下两全同原子系统concurrence纠缠度的时间演化.结果表明,两纠缠度演化规律完全一致,验证了负值量子条件熵可以作为双量子系统纯态和一类混合态的纠缠量度. 关键词: 双量子系统 负值量子条件熵 条件熵纠缠度 混合态纠缠度  相似文献   
995.
李钢 《光学技术》2007,33(3):373-374,378
基于稳定性理论,提出了一种状态反馈控制混沌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控制原理以及各个预期的周期轨道反馈系数的选取原则。以Gibbs光学双稳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反馈系数,可以将系统控制在所需的目标轨道上。  相似文献   
996.
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及其非经典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祥国  王继锁 《物理学报》2007,56(4):2154-2159
构造出了一种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 并借助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压缩、振幅平方压缩、反聚束和相位概率分布等非经典性质. 结果表明, 与通常的奇偶相干态和非线性奇偶相干态不同, 在参数|λ|的不同取值范围内, 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在Y1Y2两个方向均可呈现振幅平方压缩效应, 而压缩效应仅在偶非线性相干态的X2方向上呈现, 反聚束效应仅在奇非线性相干态中呈现. 另外, 通过研究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相位概率分布, 发现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具有完全不同的量子干涉特性. 关键词: 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 压缩效应 反聚束 相位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997.
在赝自旋对称性条件下,分别求解了在M rse型和Tan2(πηr)型标量势与矢量势场中运动的相对论粒子的Klein-Gordon方程和Dirac方程,给出了它们的束缚态能谱和相对论性波函数.  相似文献   
998.
利用SAC(Symmetry-Adapted Cluster)/SAC-CI(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理论中的SAC-CI-NV(Non-variational)and SAC-CI-V(Variational)方法,以及6-311 g**基组对LiH分子的基态(X1∑ )和A1∑ 、B1∏激发态的平衡结构以及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两种方法对LiH分子的三个态进行处理,并将优化结果与现有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理论计算值都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同时利用SAC/SAC-CI方法中的AllProperties关键字对我们所关心的LiH分子的基态(X1∑ )和A1∑ 、B1∏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并给出各个态在其平衡点位置处的偶极矩、振子强度和抗磁化率等一些性质参数,对以后的实验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一种利用绝热过程制备多原子GHZ态的方案.本方案可有效地抑制原子的自发辐射噪声.利用相似的方法可制备腔场GHZ态.制备成功的几率约为1.0.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使用纠缠交换的方法,采用N对二粒子非最大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来传输N粒子W纠缠态的方案。传输过程中,发送者对自己所拥有的粒子进行Bell基测量,并将测量结果通过经典通道通知接收者,接收者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对她的粒子实行相应的幺正变换以恢复最初待传输的粒子态,从而,成功实现该隐形传输。文章还以三粒子的传输为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