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389篇
化学   578篇
晶体学   134篇
力学   297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79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改善镍电极的高温充电效率,采用机械混合的方式将球形Ni(OH)2与不同比例的Lu2O3混合后制成粘结式镍正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XRD等实验结果表明,掺杂Lu2O3后镍电极的析氧过电位明显提高,高温充电效率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充电后的电极中β-NiOOH生成;而且Lu2O3的掺杂比例对镍电极的高温性能在不同的充放电倍率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5%是最好的掺杂比例,掺杂对高温小电流充电效率的改善作用要大于高温大电流充电。  相似文献   
32.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2Zn4Ti15O36:Pr^3+的合成和发光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2Zn4Ti15O36:Pr。高温固相法合成Ca2Zn4Ti15O36需要在1200℃灼96h才能形成纯物相。热重分析曲线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前驱体在700℃灼烧12h开始形成Ca2Zn4Ti15O36物相;在1000℃灼烧24h得到Ca2ZnTi15O36纯物相;最佳反应温度为1000℃,激活剂Pr^3 的最佳浓度为0.6mol%,发光强度比高温固相法增强了510%。  相似文献   
33.
2∶17型SmCo永磁体自1977年问世以来,已有很大发展,其性能不断提高.因其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在微波通讯技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近又提出了最高工作温度大于400 ℃的永磁材料的要求,因2∶17型SmCo永磁体具有高的居里温度和较高的磁能积而成为首选材料.从1996年至今出现了2∶17型SmCo高温磁体的研究热潮,本文主要介绍了2∶17型SmCo永磁的发展过程、磁体的磁性能、制备工艺、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4.
钕对Mg-5Al-1Si高温蠕变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不同Nd含量对Mg-5Al-1Si镁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影响, 对析出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Mg2Si呈粗大的汉字状, 分布在晶界的周围, 在受到应力时, 这种汉字状相与基体的界面处易产生微裂纹, 降低合金的抗拉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 在Mg-5Al-1Si合金中加入微量的Nd以后, 合金的组织得到明显的细化, 并使Mg2Si强化相形貌由粗大的汉字状转变为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 由于显微组织的改善, 使得Mg-5Al-1Si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 并明显的改善了Mg-5Al-1Si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35.
高温下淀粉的凝胶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凝胶化作用是淀粉及改性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现象。淀粉凝胶化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在其产品中产生了只溶胀但不溶解的颗粒,从而影响了淀粉产品的整体性能。文章初步探讨了淀粉在高温成型过程中凝胶化作用的方式和起因。结果表明,淀粉浆料在高温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凝胶团粒是淀粉不完整的凝胶化作用的结果,足量的水分和高温是形成较多的凝胶化淀粉颗粒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
2.萃取分离-CPA-mA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摘自国家标准GB/T 223.49-1994)[适用范围]:碳钢、合金钢、高温合金及精密合金[测定范围]:w(∑RE)0.001%~0.20%[方法提要](1)试样溶解:按试样中总稀土的估计含量称取0.100 0~1.000 0 g试样,置于烧杯中,溶于适量的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  相似文献   
3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高温合金中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金玉  谢文兵 《分析化学》1995,23(3):284-287
研究了混合基体改进剂,灰北、原子化温度以及共存元素的干扰,采用镧和钙作混合基体改进剂后,硅的灵敏度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强,可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直接测定高温合多中硅。方法特征量为0.2ng,检出限为2.3μg/g,对于含硅量为400μg/g左右的合金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5%左右,回收率在90%-110%之间。  相似文献   
38.
建立了高温液相色谱系统,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在Polymerx RP-1聚合物(PSDVB)色谱柱上考察了6种酚类样品的色谱行为.实验条件:温度40~160 ℃,流速0.2~5.5 mL/min,流动相中甲醇浓度范围40%~80%.考察了温度、流速和流动相组成对酚类样品的保留、分辨、柱效和系统压力的影响,探讨了酚类样品在聚合物柱上的热力学行为.温度升高2.35℃大约相当于流动相中甲醇浓度增加1%,可以通过改变色谱柱温度调节样品保留和改变选择性.柱温升高,降低了流动相的粘度,允许在高温条件下使用较高的流速实现快速分离.在160℃、V(甲醇):V(水)=40:60,为流动相和3 mL/min流速条件下,可于2.5 min内实现6种酚类的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39.
Y掺杂对氢氧化镍电极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内掺稀土元素Y的β-Ni(OH)2和α-Ni(OH)2材料, 并通过XRD、TEM、CV 和充放电测试等方法研究了Y元素对这两种晶型活性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高温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影响, 发现Y元素可显著提高β-Ni(OH)2和α-Ni(OH)2材料的高温性能, 且作用机理相同, 均是通过提高析氧过电位来改善镍电极的高温充电效率. 但是α-Ni(OH)2在高温下的相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0.
1.引言 锰酸锂阴极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环保、安全性能较好等优点,已被国内大多数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作为手机电池的阴极材料。但锰酸锂在高倍率电池中的研究和应用还较少,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常用的高温固相法合成的锰酸锂产品粒径较大,在几个微米左右,锂离子在其颗粒内部嵌入脱嵌时迁移路径较长,导致其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