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403篇
化学   590篇
晶体学   136篇
力学   310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115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The fabrication of magnetorheological (MR) elastomers was studied by two vulcanization methods, including heat vulcanization (HV) and radiation vulcanization (RV), were employed to fabricate MRE samples. The dynam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a dynamic mechanic analyzer. In particular, both the MR effect and its dur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RV samples have large magnetoinduced modulus, large zero-field modulus, and good durability property of MR effect. To explain these results, cubic deformation and plasticizer migration were analyzed. Large magneto-induced modulus of RV sample results from cubic deformation during vulc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plasticizer migration results in better durability of MR effect.  相似文献   
102.
使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Al0.2Co1.5CrNi1.5Ti0.5Mox(x=0.0, 0.1, 0.2, 0.3, 0.4)高熵合金,研究了Mo含量对该高熵合金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 Al0.2Co1.5CrNi1.5Ti0.5高熵合金由FCC相和有序AlNi3相组成,Mo元素添加后促进形成σ相.较大原子半径的Mo元素引发的晶格畸变效应和σ硬质相析出引起的第二相强化效应赋予高熵合金优良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随着Mo含量的提高,合金的硬度增加了40.4%,屈服强度增加了32.1%.对该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发现Mo元素的添加显著改善了高熵合金的摩擦学性能,尤其是当Mo的摩尔比为0.4时,高熵合金室温磨损率为2.62×10-6 mm3/(N·m),800℃时的磨损率为6.23×10  相似文献   
103.
以TiO2 和Eu2 O3为原料 ,利用固相反应法在 4.0GPa和 10 90℃下合成了钙钛矿氧化物Eu1-xKxTiO3(x =0 .2 ,0 .32 )。XRD测量表明样品为立方结构。151EuMo ¨ssbauer谱测试给出同质异能移位分别为~ 0mm/s和~ - 13mm/s的两个吸收峰 ,表明Eu离子为 2和 3混合价。在 480和64 80G的磁场范围内只观察到一个线宽为 314 0G、g因子为 2 .0 0的信号 ,这是由Eu2 产生的。在EPR谱上没有观察到Ti3 和A位缺位的信号 ,说明在样品中的Ti在B位是 4价的。在固态反应中 ,Eu3 离子比Ti4 离子更容易被还原。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用物理语言评述了六种比较典型的高温超导机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在 Bi_(1.6)Pb_(0.4)Ca_2Sr_2Cu_3O_y 样品中存在着110K 和85K 两个超导相,样品的零电阻温度为105K.磁化率、比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 M-H 曲线测量结果均表明85K 相为表面超导相,在样品中占有较小的体积分数.文中还报道了样品的H_(c1)(0).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针对双极堆式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因电极框结构所导致液流过程中存在的支路电流(shunt current)进行分析,提出了支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并对5组单电池组成的电池组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探讨了支路电流对电池性能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支路电流的大小与电池位置密切相关,支路电流呈对称分布,电液通道中电流越接近电堆中心越小。主路电流充电时越靠近电池中心越小,放电时越靠近电池中心越大。2)充电时,电液通道中的支路电流会对接触溶液的双极板产生腐蚀;放电时,过大的支路电流会降低电池的电压、库仑及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08.
109.
巩建鸣 《江苏力学》1996,(11):53-59
在石油化工、化工和电力工业中,高温下服役的构件发生断裂失效事故常有报道。失效分析表明高温构件的失效与构件中存在的裂纹状缺陷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多数由蠕变裂纹的扩展引起的失效。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了高温应变计在温度变化下热输出特性变化的理论公式,用实验方法测定了应变计敏感栅和试件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找出了用两种不同胶粘剂(无机胶粘剂u_(529),及有机胶粘剂 J06—2)粘贴的应变计在试件正面加热与反面加热条件下,热输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