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8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化学   1179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270篇
综合类   141篇
数学   560篇
物理学   8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综述了近几年来测定环境水样中硒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样品消解,加入基体改进剂和分离富集3个方面。消解法中主要使用湿法消解;加入基体改进剂适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样品预处理,可以提高硒的灰化温度,减少硒的损失以及样品中基体的干扰;固相萃取法是萃取法的主要使用手段。  相似文献   
82.
《分析化学》2006,34(8):1072-1072
室温磷光分析法经过3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固体基质室温磷光体系到各种流体室温磷光体系,从有序介质到无保护的自由溶液室温磷光体系的发展过程。该方法在无机元素分析、有机药物分析、环境污染物分析,以及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及其动力学,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重要的发光分析方法之一。该书阐述了磷光发射的光物理学基础、磷光测量的仪器装置、室温磷光的分类和室温磷光技术近年来在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的新进展。该书由朱若华、晋卫军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价50.00元。《室温磷光分析法原理与应…  相似文献   
83.
《分析化学》2007,35(3):864-864
室温磷光分析法经过3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固体基质室温磷光体系到各种流体室温磷光体系,从有序介质到无保护的自由溶液室温磷光体系的发展过程。该方法在无机元素分析、有机药物分析、环境污染物分析,以及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及其动力学,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重要的发光分析方法之一。该书阐述了磷光发射的光物理学基础、磷光测量的仪器装置、室温磷光的分类和室温磷光技术近年来在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4.
在模拟生物环境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中草药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桑色素、芦丁与铝离子和桑色素、芦丁与铝离子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配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桑色素、芦丁在模拟生物环境中能够与铝相互结合,并能够拮抗铝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初步讨论了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竞争铝离子的机制,并计算出了芦丁与铝离子的表观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85.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 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 7(5) nm,b=1.550 4(3) nm,c=1.450 9(3) nm,β=104.81(3)°,V=2.415 5(12) 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86.
挥发化合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痕量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挥发化合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锌的可行性,着重优化了硼氢化钾与锌的反应条件,包括仪器和试剂条件.研究发现:适量镍离子和钴离子的存在能增强锌的荧光强度.在选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荧光强度与锌的质量浓度在0~1 2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对标准空白进行11次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53μg·L-1;对400μg·L-1锌进行11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平行测定8份水样,RSD为3.6%;分析了4种不同水样并做加入不同浓度锌(Ⅱ)标准溶液时的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8%~104%之间.  相似文献   
87.
移取10.0mL环境水体样品,加入0.90g聚乙二醇-2000,超声溶解后,加入3.25g硫酸铵,超声萃取10min,离心后移取上层萃取相50μL,用流动相稀释至200μL,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滤液中5种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量。以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乙腈(7+3)溶液为流动相,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5种三嗪类除草剂的质量浓度均在0.100~1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72~24.3ng·L~(-1)。方法用于环境水体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0.8%~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17%~6.4%。  相似文献   
88.
痕量苯胺的单扫描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甲友 《分析化学》1997,25(8):985-985
1引言环境水样中痕量苯胺的测定多采用偶氮化色法,利用苯胺偶氮盐与羟基化合物偶合生成的偶氮化合物的吸附波间接测定苯胺的方法已有报道。作者观察到,在氨水-氯化铵介质中,8-羟基喹啉与苯胺重氮盐偶合生成的偶氮化合物在滴汞电极上于-0.74V(vs.SCE)处产生-灵敏的导数极谱波,苯胺浓度在0.008~1.40mg/L范围内与波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痕量苯胺的测定,方法用于污水中痕量苯胺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JP-2型示波极谱仪;三电极体系导数档;苯胺标准溶液:100与1…  相似文献   
89.
通过一些分析数据,说明了环境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生物,环境样品和食品中铅的痕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根据近七年来发表的有关论文,综述了我国生物、环境样品和食品中铅和痕量分析技术进展,内容包括分子光谱、原子光谱、电化学和其他分析方法,以及联用技术和前处理等方面,收集文献393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