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21篇
化学   75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通过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和环氧氯丙烷的封端反应制备了α-环氧基-ω-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大单体.并采用BF3·Et2O引发THF和大单体共聚合,得到了梳状的十八烷基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以该共聚醚为软段合成了十八烷基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g-PEO-C18).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白蛋白功能的十八烷基和PEO复合修饰聚氨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明显减少.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改善可能来源于疏水性的十八烷基和亲水性聚氧乙烯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62.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计、扫描电镜与广角X 光衍射仪研究了由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PU)与丙烯酸酯类树脂(VER)形成的同步互穿网络(SIN)的结构、形态与力学性能,发现网络间的化学键对其影响极大.网络间没有化学键连接的PU/VERSINs是一个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存在显著的相分离形态,后者同时与两个网络的形成速率与工程因素有关;对于网络间有化学键连接的PU/VERSINs,两个网络间存在一定的相容性与互穿程度,故较显著地提高SIN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63.
聚氨酯醇酸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工合成聚氨酯醇酸,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GC-MS)法详细研究其热裂解产物的化学组成,探索其热裂解机理。裂解的主要产物为合成所用的单体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邻苯二甲酸酐及油脂相应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864.
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穿聚合物网络形态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已有报道[1~3],但有关合成过程中分子量变化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甚少。本文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4],用GPC、DSC和Instron万能机研究了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St-IPN)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能,考察了分子量与相分离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5.
建立了一种以聚氨酯泡沫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铊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实验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L,对土壤及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相符,相对误差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在1.9%~4.9%。  相似文献   
866.
制备出纳米和微米TiO2改性聚四氟蜡/聚氨酯复合涂层,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在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涂层的磨损表面和偶件转移膜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纳米和微米TiO2可以增加聚四氟蜡/聚氨酯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5%纳米TiO2提高了聚四氟蜡/聚氨酯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而添加微米TiO2则降低了聚四氟蜡/聚氨酯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同时,载荷和速度对纳米TiO2改性聚四氟蜡/聚氨酯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有很大影响,在低载荷、中速条件下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867.
低密度聚氨酯泡沫压缩行为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温下,对一种低密度硬质聚氨酯泡沫进行了准静态压缩及应变率在1×103~5×103 s-1范围内的冲击压缩实验。结果表明,所测试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准静态实验与动态实验之间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但在纯动态实验中应变率效应不明显。最后,给出了以屈服应力、密度、应变等为参量的动态压缩本构关系,且能较好地与材料的动态压缩曲线吻合。  相似文献   
868.
针对削弱爆炸恐怖袭击危害这一公共安全领域的热点难题,开展新型削/防爆结构的研究刻不容缓。聚氨酯泡沫具有密度低、微观结构易设计、在爆炸载荷作用下不会产生二次杀伤性破片等优点,在新型削爆结构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削弱爆炸危害的研究背景,搭建了定向冲击波流场装置对聚氨酯平板进行爆炸加载实验,并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对实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已验证的模拟方法针对聚氨酯(polyurethane, PU)、水体环形复合屏障面向内爆炸载荷的削弱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以屏障的总体积相等作为设计前提,对比了PU/水、水、水/PU这3种屏障的冲击波削弱性能,并分析了聚氨酯密度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削爆屏障的存在迫使冲击波发生反射、绕射、透射以及波与波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于纯水屏障,PU/水屏障在自重下降32%的同时,依然能够有效削减冲击波峰值(可达13.3%),主要利用了内侧聚氨酯波的低阻抗来降低冲击波的反射强度。  相似文献   
869.
木质纤维原料富含羟基,可通过液化处理转化为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液态产物,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纤维原料的液化过程中存在降解和缩聚反应的竞争反应,直接影响液化产物的特性。为了研究枫香果实的液化反应过程,以聚乙二醇和丙三醇(4∶1 V/V)为液化试剂,对枫香果实进行不同时间(30, 60, 90, 120和150 min)的液化处理。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 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液化残渣和液化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枫香果实的液化率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提升,最高为88.79%。基于液化率和羟值确定枫香果实的最佳液化时间为120 min,此时液化率为87.91%,液化产物的羟值为280 mg KOH·g-1。FTIR和XRD分析表明液化反应初期以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反应为主;液化后期,结晶纤维素开始降解,同时伴随着缩聚反应的发生。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液化时间得到的液化残渣的官能团分布相对独立,可以作为判断枫香果实在液化过程中各组分降解的依据。液化时间90 min为液化过程的转折点,此时主导反应逐渐由降解转为缩聚反应。此外,为了探究枫香果实液...  相似文献   
870.
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鞋底等材料最突出的问题是止滑性能不足,在湿环境和结冰环境下易打滑.纳米填料引起材料表面微观形貌、材料变形能力的变化对抗湿滑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高乙烯基溶聚丁苯橡胶(HVSSBR)与TPU共混,探究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填充的TPU/HVSSBR(70/30)复合材料中填料的选择性分散,并且采用LAT-100试验机测试了恒定面压下不同SiO2用量填充的TPU/HVSSBR复合材料在干、湿摩擦表面以及不同冰面温度(-20,-10和-5℃)下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SiO2在TPU/HVSSBR共物中易分散于HVSSBR橡胶相中,造成了材料表面粗糙度和变形能力的差异,使得干摩擦系数下降13.9%,湿摩擦系数提升8.7%;3种冰面温度(-20,-10和-5℃)下摩擦系数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16.9%,17.5%,21.2%. SiO2的加入能提高材料在湿表面和冰表面上的摩擦系数,进一步改善了TPU止滑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