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6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2139篇
化学   3310篇
晶体学   222篇
力学   943篇
综合类   226篇
数学   1458篇
物理学   191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锌基复合脱硫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Zn-Cu-Mn复合氧化物和ZCM(Z=ZnO、C=CuO、M=MnO2)复合氧化物,并对两种氧化物的脱硫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将这二种氧化物与单一的ZnO、MnO2和CuO的脱硫能力进行比较。利用XRD和FPD(火焰光度计)分别对复合氧化物的物质组成、结构和脱硫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Zn-Cu-Mn在250℃~350℃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且300℃的脱硫能力最佳;空速为7799h-1时穿透硫容较高。煅烧温度为400℃时,Zn-Cu-Mn的脱硫能力高于ZnO。煅烧温度升高,Zn-Cu-Mn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脱硫能力下降,且生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Mn2O4。与Zn-Cu-Mn复合氧化物和ZnO相比,ZCM复合氧化物的脱硫能力较低。煅烧温度为550℃时,ZCM体系中的MnO2分解为Mn2O3,当温度升至750℃时Mn2O3相消失,生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Mn2O4。  相似文献   
112.
一种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研制出同时兼含羟基、氰基、酰胺基和季铵盐基团的两亲型高分子絮凝剂(ASF),然后加入铝酸纳和硅酸钠,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制得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CF-1,并综合研究了CF-l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CF-1对印染、造纸、皮革、制药等工业废水具有很强的絮凝和脱色效果,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达96%以上,SS去除率达95%以上,CODCr去除率达74%以上。而且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阳离子聚丙烯蠢胺(CPAM)、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以及硫酸亚铁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3.
With the assistance of HPLC-ESI-MS/MS, the self-assembly products of serine and histidine penta-coordinated phosphorus compound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The expectative product was seryl-histidine dipeptide, but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lmost equimolar amount of histidyl-histidine dipeptide as well as seryl-histidine dipeptide. The mechanism was speculated that there was iigand exchange between penta-coordinated phosphoryl serine and histidine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As a result,two types of dipeptide were produced.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通过不同基质中钐离子光谱特征的研究,发现钐离子的存在价态与基质密切相关。讨论了被取代阳离子电荷、半径等化学因素对基质中钐离子价态的影响,利用能带理论建立了基质中变价稀土离子的价态与基质间关系的能带模型。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利用付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解气相色谱(Py-GC)及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等分析手段,探讨了我国山西繁峙煤镜质组的生烃特征,鉴定了如气体烃、正构脂肪烃、苯酚、单环芳烃以及甲氧基酚类等热解产物67种化合物。用相继等温热解法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取了热解产物如气体组分(C1 ̄C6)、轻烃(C7 ̄C14)、重烃(C15 ̄C30)、正构脂肪烃(nCi)、烷基芳烃、苯酚等的  相似文献   
116.
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力学性能的改善和降解速率的可调度等角度,总结了复合生物材料与单一组分的材料相比,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使用性能的优越性。综述了复合生物材料,特别是用于骨修复的各类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状况。提出将与人骨中磷灰石微晶类似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与可降解聚酯材料进行复合,能够得到具有优越骨诱导性能并且能够降解的新型骨修复材料。这方面的研究代表了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7.
静电纺丝法制备硫酸化的二氧化锆/二氧化硅复合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电纺丝技术与溶胶-凝胶技术相结合, 制备了SZ粒子分布于SiO2纤维外壁的硫酸化的二氧化锆/二氧化硅复合纤维. 与常见的SZ复合催化剂相比, 采用SiO2纤维负载SZ不仅可以解决粉体材料带来的难以与反应体系分离等弊病, 同时功能粒子SZ分布与纤维外壁的结构也提高了功能粒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8.
本文概述了SnO2TiO2 复合半导体纳米薄膜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混合”、“核壳”和“叠层”3 种复合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着重论述了叠层结构的SnO2 /TiO2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和光催化特性。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探讨了SnO2 /TiO2双层复合薄膜上下层厚度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指出复合薄膜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可归因于电子从TiO2 向SnO2 的迁移。最后对SnO2 /TiO2复合薄膜的局限性和发展潜势做一简要分析,强调了该复合薄膜本身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9.
采用硝酸盐分解方法在Sm0.5Sr0.5CoO3 (SSC)中掺入少量的银 (Ag), 形成可用于SOFC的多孔阴极材料 (SSC-Agx). 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确定了材料的物相组成; 用SEM观测了中温电解质Ce0.8Sm0.2O1.9表面涂层电极的微结构;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研究了这些材料中低温 (500~800 ℃)电化学性能, 确定掺Ag量和烧结温度对阴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SC在中温区掺20% Ag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在600 ℃阴极总阻抗是SSC的1/11, 在750 ℃为SSC的1/4, SSC中掺Ag是提高阴极在中温区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0.
用浸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La0.8Sr0.2Ga0.8Mg0.15Co0.05O3-δ (LSGMC5)粉末的Ni8-Fe2-LSGMC5复合阳极, 并采用交流阻抗和直流极化技术考察了以氢气和二甲醚为燃气时该复合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及相应电池的功率输出特性. 结果表明, 在电极中掺入LSGMC5 粉末, 能显著地改善电极的形貌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结构, 减小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 电极中LSGMC5 粉末含量对于氢气及二甲醚电化学氧化性能的影响显著不同. 以二甲醚为燃气时, 电极极化电阻随LSGMC5 粉末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其中LSGMC5 掺杂量为30%的复合阳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性能, 相应电池在1073、1023、973 K 时的输出功率分别为1.00、0.61、0.40 W·cm-2; 以氢气为燃气时, LSGMC5 掺杂量为20%的复合阳极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 随着LSGMC5 掺杂量的进一步增加, 电极极化电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