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14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胡高硕  徐永福  贾龙 《化学学报》2011,69(14):1593-1600
利用自制烟雾箱对丙烯-NOx的光化学反应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 研究了相对湿度及丙烯与NOx的初始浓度比值对丙烯-NOx光化学反应产物如O3和CO的影响. 实验得到了臭氧最大值、CO最大值及反应掉的C3H6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 丙烯的臭氧生成活性最大值(IRmax)也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 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丙烯与NOx的比值对反应生成臭氧最大值的影响出现两种情况: 当初始浓度比值在1.0~3.4之间时, 臭氧最大值随着该比值的增加而有大幅度提高|而当该比值分别在3.7~7.4之间时, 臭氧最大值随比值的增加而有小幅度的下降. 此外, 本研究还利用丙烯MCMv3.1机理对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风冷式冷藏保温箱送风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热源法测试冷藏保温箱漏热系数,冷藏保温箱内和门封四周的温度变化,建立降温时间模型,计算冷藏保温箱最佳送风量。结果表明:冷藏保温箱从环境温度降到0℃的时间,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6.93%,平均误差为5.77%;从2℃降到0℃时间的最大误差为6.15%,平均误差为5.28%,其计算模型精度较高。冷藏保温箱降温时间随送风量的增加而减短,且降温时间的减小幅度越来越小,综合考虑降温时间和初投资,送风量选择0.021m~3/s比较合适;由于门封四周密封不均匀,门封测点12#处温度最低,环境温度为10、20、30℃时,其结露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64.4%、64.9%、52.1%,阴雨天气门封结露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建筑构件内瞬态热湿分析中的多层求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向辉  昂海松  许锋 《计算物理》2003,20(4):345-350
提出了一种求解一维多层建筑构件内瞬态耦合传热传质问题的有限差分逼近方法.求解过程中认为构件的内外表面处的热湿传递为瞬态过程,并考虑了多层墙体每一层物性参数的非连续性,从而避免了通常处理中边界条件设定为常数给计算带来的误差.利用该方法对典型的三层墙体层与层界面处相对湿度在24小时内的变化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文[6]的传递函数求解方法符合很好,可推广应用到对二维和三维耦合传热传湿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变相对湿度, 无机盐/金属组合, 测定微液滴体系的pH值和电位分布等方法研究了微液滴形成和生长的特征. 结果表明, 微液滴的形成与大气腐蚀密切相关. 微液滴只在特定的盐粒/金属体系中出现, 微液滴区域具有较高的pH值和较高的电位分布. 此外, 微液滴形成和生长需要两个前提条件:第一, 环境相对湿度应高于盐粒水解液滴液面的饱和蒸汽压;第二, 在水解液滴下的金属能被液滴腐蚀.  相似文献   
15.
制作了敏感材料修饰的拉锥光纤与微腔级联的多参量光纤传感器,并用实验研究了其应变、温度和湿度特性。所提微腔由飞秒激光划线放电形成,并对其进行拉锥。传感器的反射光谱干涉峰对应变的变化敏感,实验结果表明应变灵敏度为4.8 pm/με。然而,该结构对温度与湿度均不敏感,在该结构的锥部涂覆了掺入石墨烯量子点的聚乙烯醇之后,温度和湿度的灵敏度明显提升,此时最大温度灵敏度为20.4 pm/℃,最大相对湿度灵敏度最大为14.6 pm/%。对Dip1、Dip2、Dip3进行分析,再利用三阶矩阵消除交叉敏感,能够同时测量应变、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composite model is put forward for humidity-sensitive material based on Maxwell-Garnett and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effective refractive index and relative humidity is shown with different absorption factors and porosities. The larger the absorption factor is, the higher the refractive index is.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humidity-sensitive SiO2 film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eramic material porosity. The sensitivity of optical humidity sensor can reach the magnitude of 10-3.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humidity-sensing curve by the method of p-polarized reflectance and the analysis of mechanism, theoretical simulation is in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refore, this composite model is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which lays new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 further research on optical humidity sensor.  相似文献   
17.
相对湿度对材料表面粘附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微摩擦及粘附力测试装置考察了在微载荷条件下,相对湿度对Si(100)材料表面粘附力的影响,分析了在大气环境中水分子的毛细作用力和范德华力对粘附力的贡献,并以BET吸附模型为基础推导出考虑湿度影响的粘附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微载荷条件下,相对湿度对材料表面的粘附力影响十分显著,随着相对湿度升高粘附力增加,特别是相对湿度RH在40%~80%之间时,粘附力变化最为显著;当相对湿度RH小于20%时,范德华力大于水的毛细作用力且占主导地位;当相对湿度RH大于20%后,水分子的毛细作用力不断增加,同时范德华力因水膜的存在而降低,水的毛细作用力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湿度对聚苯胺氨气传感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相对湿度对聚苯胺氨气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发现相对湿度(RH)在10%~80%,氨气浓度在10~2500μL/L范围内时,聚苯胺膜对氨气的相对灵敏度随氨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氨气浓度下响应时间随湿度的增加而变短,当氨气浓度小于400μL/L时,相对湿度则对相对灵敏度影响不大.但当氨气浓度大于500μL/L,相对湿度大于40%时,在相同氨气浓度下,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响应时间变短,但相对灵敏度降低.因为水分子加入后,NH3和H2O形成了大量更易于使聚苯胺去质子化的NH4OH分子,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缩短了响应时间,而大量水分子(RH≥40%)的质子化作用降低了相对灵敏度.因此相对湿度是聚苯胺氨气传感器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潘浩  周丽娜  朱艺  彭娜  龚茂初  陈耀强 《催化学报》2011,32(6):1040-1045
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了Pd-MnOx/Al2O3催化剂,运用低温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催化降解地表O3反应活性,考察了Pd,MnOx焙烧时间和MnOx含量刘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空速(660000h-1)、高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MnOx焙烧时间为6h且.MnOx含量为...  相似文献   
20.
吸湿性均匀混合气溶胶粒子等效吸收系数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博  黄印博  范承玉  乔春红 《光学学报》2013,33(1):101001-6
以两种典型的吸湿性气溶胶组分(氯化钠和硫酸铵)为例,采用米氏散射程序,计算了粒子的吸收效率因子等光学参量,并分析了吸湿性气溶胶粒子加热的等效吸收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忽略粒子自身吸收对等效吸收系数的影响,常规计算值与等效吸收系数在1μs时相对误差可达到234.7%和255.2%。同时,就不同相对湿度、不同波长对等效吸收系数含时变化规律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采用均匀混合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μs时实际值与计算值相对误差最大,分别小于3.62%和7.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