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9篇 |
免费 | 347篇 |
国内免费 | 26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5篇 |
晶体学 | 5篇 |
力学 | 208篇 |
综合类 | 16篇 |
数学 | 37篇 |
物理学 | 7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单分子磁体是指那些在磁场下能够被磁化,当磁场去除后仍能保持磁性的单个分子。由于在信息处理和储存方面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单分子磁体日益成为化学、材料科学和物理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同时含有镧系金属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的3d-4f单分子磁体更是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阐述了3d-4f单分子磁体的优势,总结了3d-4f单分子磁体的常见合成方法及其磁性,分析了影响3d-4f单分子磁体磁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2.
低剪切混合方法制备炭黑/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在低剪切应力场下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制备得到纳米炭黑(CB)粒子在聚丙烯(PP)中以纳米尺度分散的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表明CB粒子在纳米复合材料中以纳米尺度存在,并均匀的分布在PP基体中.电性能测试发现,通过这种低剪切混合方法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低的导电逾渗阈值(vc=2.49vol%)和较高的临界电阻指数(t=5.82),很大的偏离了普适逾渗理论.基于隧道逾渗模型对体系的电导率进行了模拟,并对CB的分散状态与导电网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当纳米CB粒子以纳米尺度分散于基体中时,并不遵从接触导电机理,而是隧道逾渗机理在CB/PP纳米复合材料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
H2NCH2CN+H2O→H2NCH2C(OH)NH是一个重要的反应, 涉及到星际媒介中甘氨酸的形成, 与早期地球上的氨基酸起源有关. 如果没有考虑氢隧道效应, 在MP2/6-311+G(d,p)级别上计算反应能垒是254.7 kJ·mol-1, 在星际媒介中该气相反应很难进行. 在星际媒介冰颗粒表面上, 水分子催化反应增强了该化学反应的活性. H2NCH2CN与(H2O)3反应中的两个水分子作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77.5 kJ·mol-1和活化自由能70.9 kJ·mol-1, 并且通过氢键桥协同传递质子. 量子氢隧道对于该反应进行至关紧要,采用小弯曲隧道(SCT)近似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CVT)方法研究. 温度50 K时, 速率常数kSCT/CVT为1.86×10-23 cm3·molecule-1·s-1, 表明在星际媒介中通过质子隧道机理该反应容易进行. 研究结果与地球上的氨基酸起源于地球本身物质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94.
95.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表面分析技术,它的出现以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为标志。这种技术研究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荧光液晶分子2, 5-二-[2-(3, 4-二-十二烷氧基-苯基)-乙烯基]-3, 6-二甲基吡嗪(BPDP12)在石墨表面上自组装单层膜的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在石墨表面形成两种自组装结构:一种是稳定的, 分子的共轭中心相互平行, 烷基链相互交错的密排结构;另一种是不稳定的, 分子的共轭中心彼此为烷基链所分隔的非密排结构. 分子之间较强的π-π作用和分子烷基链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对分子组装的取向形成竞争, 是产生两种不同组装结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7.
Mass-selected C60 beam produced by laser ablation was accelerated and bombarded the (0001) surface of highly oriented pyrolitic graphite and (111) surface of gold single crystal.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TM. The STM images showed that, the deposited species collapsed and formed planar structure on the solid surface, but the collapsed species were not dissociated and well oriented on the surfac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60 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desorption mass spectra, confirming that the species collapsed on the solid surface are still the C60 clusters. 相似文献
98.
99.
金粗糙表面原子水平的ST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为止所报道的对固体表面原子水平的研究几乎毫无例外的局限在单晶表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在多晶或粗糙表面上获得原子分辨STM图象的困难性。尽管如此,由于多晶材料是更为普遍、更切实际的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场所,若能实现多晶或粗糙表面的原子水平的观察,其研究意义和前景将大为拓宽。本文报道在含氯化钾的电化学体系中极端条件下金(111)面和多晶金表面结构的原子水平的STM观察。图一为Au(111)面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现场STM图。在400~-400mV电位区间内Au(111)保持稳定的(1x1)结构,未观察到来自于Au表面的重构或Cl-吸附层结构。当电位负移至-600以内,尽管此时金电极仍处于双电层区,Au表面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粗糙。有趣的是,当电位经过1.0V后返回至0V时,大范围的STM图象显示了由原子台阶构成的孔洞和原子平整的晶面共成的情形。图二为空气下得到的金多晶的表面形貌(A)和原子分辨表面结构(B)的STM图。分析图二(B)和(C)可以得知,图中两亮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4nm,可以排除原子簇结构的可能。可以确定这些具有一定取向的亮点为原子阵列,而较大的原子间距正反应了多晶表面与本体结构的不同之 相似文献
100.
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聚酰胺-46进行了基本表征,并用广角X射线衍射和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聚集态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