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1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1873篇
化学   4143篇
晶体学   73篇
力学   477篇
综合类   211篇
数学   295篇
物理学   173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44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成像光谱技术中机上实时数据压缩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神恩 《光学学报》1990,10(3):60-266
根据成像光谱仪的特点用一系列串行的一维压缩实现二维图像压缩.提出了在机上对原始数据从光谱方向进行实时压缩的“二真值线性预测方法”.该法可做到压缩/复原后光谱特征信息不丢失.实验表明,对大多数光谱数据在1%的重建精度下,至少可获得2:1的压缩比.从总体而言,压缩后原始数据率可降低3~4倍.文中还对压缩数据的编码和误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ZnCl2/粘土-SA01催化剂上二苯甲烷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环境友好ZnCl2/粘土-SA01催化剂上合成了二苯甲烷,较系统地考察了负载量、苯/苄基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该傅克反应的影响,并与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关联.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并易于回收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3.
V2O5-Ag2O/η-Al2O3催化剂上甲苯氧化制苯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V—Ag—Al—O催化剂并用于甲苯的气相选择氧化制苯甲醛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V205负载量为12.5%、Ag2O负载量为7.5%并经773K活化的4号催化剂,在空速467.6h-1,温度663K时反应,得到了甲苯转化率49.58%、苯甲醛选择性29.22%的较好结果.用XRD、XPS、SEM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94.
95.
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的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的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高活性,高选择性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在140℃、5.0Mpa氢压下,苯转化40%时,环己烯选择性达到85%左右。环己烯最高收率达到52.1%,用XRD、SEM、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摧化剂进行表征,XRD和SEM测试表明,RU-U-B/ZRO2属于非晶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XRD结果证实,在加氢过程中,非晶分解,RU晶化;温度愈高,RU晶化愈快,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RU微晶的粒径有关,RU微晶粒径应控制在5nm左右,BET比表面积测定表明,ZRO2的负载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从而有利于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并可阻止RU微晶的长大,讨论了B和ZRO2对提高选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采用L_(16)(4~5)正交试验法研究蔗糖酶水解蔗糖的最优化条件,并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主体间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蔗糖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均非常显著,因素影响的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ECABD,即时间温度底物浓度酶活力pH值。另外,直观分析结果表明,五因素A、B、C、D、E最优水平分别为1、3、3、2、4,即底物浓度0.125mol·L~(-1)、酶活力6 400U·mL~(-1)、温度50℃、pH值4.4和时间120min。同时,邓肯氏检验(duncan)法分析多组样本间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五因素的四水平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五因素的最优化水平与直观分析一致,因此可得最优水解条件为A_1B_3C_3D_2E_4。据此进行水解试验,转化率可达98.5%,验证了该最优化水平组合是合理的。研究结果为蔗糖酶水解蔗糖工艺提供最优化条件,并为甘蔗生产高值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8.
大麻类物质是大麻制品及大麻植物的主要成分。本文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新疆大麻烟中的大麻类物质。在莎车的麻烟中检测到16种大麻类组分,如CBD-C3、CBT、Δ^9THCV、CBL、CBD-C4、CBC、CBV、CBD、CBCR、Δ^10sTHC、CBE、Δ^3THC、Δ^9THC、DCBF、CBG和CBN。按照GC/MS鉴定的通用法则,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
KMnO4引发魔芋粉-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大听 《合成化学》2003,11(4):327-330
以KMnO4为引发剂进行魔芋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魔芋粉预氧化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加料方式等聚合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接枝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亚麻等麻类纤维与乙烯基类单体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乙烯基类单体与亚麻、大麻、苧麻等麻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已得到关注。本文着重总结接枝的引发方法,包括:1.辐射引发接枝;2.光引发接枝;3.Ce(Ⅳ)离子引发接枝;4.锰盐引发接枝;5.V(Ⅴ)离子引发接枝;6.Fenton's 试剂(Fe~(2+)-H_2O_2)引发接枝;7.过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接枝。上述各类引发体系及接枝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表征均在本文中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