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5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1688篇
化学   2343篇
晶体学   99篇
力学   898篇
综合类   125篇
数学   827篇
物理学   174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生物发光断层成像(BL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光学分子成像方式,在医学预临床研究中的有着广泛的研究。然而,BLT的核心问题即光源重建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模型是否精确与重建问题不适定性都使得光源位置与密度的重建变得十分困难。为了准确高效地实现光源重建,在光传输模型的选择上,通过将扩散近似模型和高阶简化球谐近似模型(SPN)的结果与蒙特卡罗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阶次(N)为3时的SP3模型描述光子在生物体的传输时能够最佳地兼顾精度和速度。基于SP3传输模型,结合光源在生物体内稀疏分布的特征,采用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SpaRSA)的方法来解决BLT的重建问题。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将数字鼠仿真和真实小鼠实验与典型的l1_ls方法对比表明在SP3模型下SpaRSA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992.
以流化床和炉排炉两种垃圾焚烧电厂产生的底灰为对象,研究了底灰中总铬及六价铬的分布特性及六价铬分布与Ca、Si、Al等矿物元素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了六价铬的浸出特性。得到结论如下:随着底灰粒径的增大,底灰中总铬及六价铬含量降低;Si和Al的存在的情况下,CaO会与Si和Al发生反应,直接影响Cr(Ⅵ)的生成;采用炉排炉焚烧工艺得到的底灰比采用流化床工艺得到的底灰中六价铬浸出浓度高;底灰中存在的还原性物质,尤其是流化床底灰,促使浸出过程中六价铬的还原,降低浸出溶液中六价铬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3.
The inner-shell 2pa/2 photoioniz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decay of Mg-like Fe^14+, Cd^36+, W^62+ and U^80+ ions are studied theoretically within the multiconfiguration Dirac-Fock method and the density matrix theory.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dipole terms which arise from the multipole expansion of the electron-photon interaction in the photoioniz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dipole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cross section, the magnetic sublevels cross section of the photoionization process, the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subsequent characteristic x-ray radiation become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photons energy and atomic nuclear Z. Especially for the cross section and the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the non-dipole contribution arrives at 50% for U^80+ at four time energy threshold units. However, for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does not exceed 4%, even for U^80+ ions.  相似文献   
994.
We report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Mn)As based core-shell nanowires grown on Si (111) by molecular-beam epitaxy. Compared to the core InAs nanowire with a flat side facet and consistent diameter, the core-shell nanowire shows a rough sidewall and an inverse tapered geometry.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show that (In,Mn)As is formed on the side facets of In As nanowires with a mixture ofwurtzite and zinc-blende structures. Two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In,Mn)As from magnetic measurement data are observed: one is less than 25 K,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magnetic phase with diluted Mn atoms in the InAs matrix, and the other is at ~300 K, which may originate from the undetectable secondary phases such as MnAs nanoclusters. The synthesis of (In,Mn)As based core-shell nanowires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exploit a new type of spintronic nano-materials.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了Er3+/Yb3+共掺的氟氧玻璃陶瓷新材料(41.2SiO2-29.4Al2O3-17.6Na2CO3-11.8LaF3-0.5ErF3-2.5YbF3),并制作了透明带柄微球.提出了用锥光纤微球耦合系统研究Er3+/Yb3+共掺的氟氧玻璃陶瓷材料发光特性的新方法.它具有所需激发光功率低、制备简便和便于测试的特点.用锥光纤作为耦合器将976 nm激光高效耦合入微球,并将产生的荧光和激光耦合出微球输到光谱分析仪,测量到了强的522,545和657 nm上转换荧光,也测到Er3+产生的1562 nm激光振荡光谱图.分析了Er3+/Yb3+共掺氟氧玻璃陶瓷微球中Er3+上转换发光的机理、发光效率高的机理,分析了在氟氧玻璃陶瓷微球中产生激光振荡阈值比在SiO2基质微球中高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6.
替代100W白炽灯的新型12W LED球泡灯的散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娇  刘娟芳  陈清华  何凡 《发光学报》2014,35(7):866-871
基于冷喷涂技术,提出了一种替代传统100 W白炽灯的新型12 W LED球泡灯,其散热器由纯铝板裁剪和弯折而成。在分析铜基板内部结构基础上,借助ANSYS软件模拟不同覆铜层厚度和不同形状散热器的球泡灯温度场,获得了具有最低芯片结温的LED球泡灯。研究结果表明,铜基板厚度一定时,芯片结温随覆铜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选择纯铝质散热器和增加覆铜层厚度可使LED球泡灯的结温降低为71.25 ℃,低于芯片安全温度85 ℃,满足散热和照明习惯要求。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核壳结构实现纳米颗粒的多色上转换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应用于生物信息检测可实现快速、实时、同步大规模检测目标生物分子的目的,利用上转换纳米粒子作为多色荧光探针可有效地避免生物组织自荧光对检测信号的影响。本文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稀土氟化物纳米粒子,并通过在核与壳不同位置共掺杂不同浓度的敏化离子和发光离子来改变发光离子各发射峰之间的相对强度。利用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发射光谱实现了纳米粒子的多色上转换发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X射线衍射分析、发光光谱等测量手段对多色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进行了形貌、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质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尺寸小于30 nm,呈球形。在980 nm红外光激发下,纳米粒子呈现从红色到蓝紫色的颜色可变的上转换发光。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一种平行背栅极碳纳米管阵列阴极,基于电场叠加原理,利用镜像电荷法对其进行计算,给出碳纳米管顶端表面电场增强因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器件各类参数对电场增强因子的影响。分析表明,碳纳米管阵列阴极具有最佳阵列密度,其对应碳纳米管间距大约为碳纳米管高度的两倍,靠阴极阵列边缘部位的碳纳米管发射电子能力比其中心部位的大。除了碳纳米管的长径比之外,栅极宽度、栅极厚度和栅极间距等也对电场增强因子有一定的影响:栅极越宽,场增强因子越大;而栅极厚度、栅极间距越大,场增强因子就越小。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ZnO量子点为核、石墨烯量子点(GQDs)为壳的ZnO@ GQDs核壳结构量子点。通过TEM和HR-TEM对量子点进行形貌和结构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ZnO@ GQDs核壳结构量子点为球形,粒径为~7 nm,且尺寸均匀。PL光谱研究表明,新型量子点的发射峰位于369 nm,发光峰窄、强度高;相对于ZnO的本征发射峰,GQDs的引入使得ZnO@GQDs核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出现蓝移、强度变高,从而使复合量子点的荧光具有较纯的色度和较高的强度,说明GQDs的引入具有协同优化效应。该量子点有望应用于LED显示器件。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