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9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1692篇
化学   2349篇
晶体学   99篇
力学   898篇
综合类   125篇
数学   828篇
物理学   174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薄层柱壳爆炸膨胀断裂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描述动态破坏发展过程的损伤度函数。从这个损伤度函数出发,把材料特征性方程取为强化粘塑性本构方程形式,导出了薄层柱壳爆炸膨胀运动在两种近似下(恒定膨胀速度近似合恒定应变速率近似)断裂判据的解析表达式。结果分析表明,在上述条件下,存在着一个动态断裂“塑性峰”,在这个峰值条件的应变率下,柱壳出现贯穿断裂时刻的应变最大。以软钢为算例,本断裂判据可以比较好地解释Иванов和陈大年等给出的实验结果。这时,动态断裂“塑性峰”对应的应变率为4×104 s-1,相应的应变约为60%~80%。  相似文献   
62.
Solvent-free organic reactions have been attracting great interest of chemists due to the elimination of the usage of harmful organic solvents,low costs,and simplicity in the procedure1.Solvent-free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s of fullerenes were explored and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reactions of fullerenes because the low solubility of fullerenes in common organic solvents requires large quantity of organic solvents and some novel fullerene reactions could only occur in the solid-state reaction2.…  相似文献   
63.
界面作用对HDPE/POEg/CaCO_3三元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界面改性,制备了以CaCO3为核,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为壳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g)/弹性体(POE)/CaCO3的三元复合材料.由于“核-壳”结构的形成,弹性体和CaCO3表现出协同的增韧作用.同未经表面处理的CaCO3复合材料相比,在相同的CaCO3含量的情况下,表面处理的CaCO3由于与弹性体形成更强的界面粘结,使得三元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发生在较低的弹性体含量.  相似文献   
64.
本文用苯醌在Mcllvaine缓冲溶液(pH=7.0)中的电化学可逆还原反应体系验证了超微半扁球电极上的稳态电流方程式,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超微半扁球汞电极用电镀法制备。  相似文献   
65.
改进的种子聚合——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了种子聚合法和二步溶胀法的特点,提出用改进的种子聚合法以合成粒径大于3微米、粒度呈单分散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文中采用的粒径为1—2微米的聚苯乙烯胶乳种子是由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文章研究了溶胀温度、溶胀剂比例、溶胀时间、交联剂、小分子化合物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生成微球的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邹辉洪  哈成勇 《分析化学》1997,25(8):962-965
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波谱分析法研究了壳脑酸酯溴化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和产物及脱溴产物的结构,结果有,壳脑酸酯溴化反应是二级反应是二级反应,反应活化能是66.4KJ/mol,产物是α,β-二溴壳脑酸酯,该产物的脱溴产物是β-溴壳脑酸酯。  相似文献   
67.
孙颖颖  王长海  滕立 《分析化学》2007,35(9):1246-1250
采用硅烷化键合相C18反相色谱柱,以V(乙腈)∶V(水)=63∶37为流动相,0.3mL/min恒流洗脱,检测波长UV-235nm等条件,建立了一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球等鞭金藻生长抑制物的粗提物、Sepha-dexG-15凝胶柱层析分离获得的3个组分、硅胶G薄层层析分离获得的4个组分等8个分离纯化产物中具有抑制活性组分的方法,并确定了具有抑制活性组分的保留时间。通过乙酸乙酯萃取球等鞭金藻老化培养液,得到了具有抑制活性的粗提物;粗提物经SephadexG-15凝胶柱层析分离后,获得3个具有抑制活性的组分;通过硅胶G薄层层析对此3个组分进行分离,在获得的4个组分中,仅有一个组分具有抑制活性。将粗提物与SephadexG-15凝胶柱层析分离获得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对比,确定具有抑制活性组分的保留时间在3.827~6.002min范围内;通过与硅胶G薄层层析分离获得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的再次对比,发现仅具有抑制活性的组分Ⅱ(Rf为0.637)中出现保留时间为4.875min的峰,并且相同保留时间的峰同样出现在具有抑制活性的粗提物以及SephadexG-15凝胶柱层析分离获得的3个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中。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中保留时间为(4.872±0.005)min的峰对应的组分正是具有抑制活性的组分。  相似文献   
68.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原位合成温敏性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酮-水[V(丙酮)∶V(水)=4∶6]的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 在少量二乙烯苯存在的条件下使苯乙烯(St)和对氯甲基苯乙烯(CMSt)进行无皂乳液共聚反应, 得到了粒径大小均匀的交联型聚苯乙烯(PSt)微球, 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表面组分测定发现: CMSt上的氯原子在聚合过程中富集于交联微球的表面. 以此交联型PSt微球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 在22 ℃下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进行原位ATRP反应, 得到了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的交联聚苯乙烯(PNIPAAm-g-PSt)温敏性微球. 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光散射仪等对PNIPAAm-g-PSt的结构、相转变温度、形态及不同温度下的粒径变化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NIPAAm单体成功地原位ATRP接枝在交联PSt微球的表面, 接枝微球的球形更规整, 在水中的相转变温度约为32 ℃, 具有明显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69.
YAKAR  Yusuf 《中国化学》2007,25(1):25-31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f the orbital and the ground state energies of some open- and closed-shell atoms over Slater type orbitals with quantum numbers integer and Slater type orbitals with quantum numbers noninteger have been perform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se calculations the atomic two-electron integrals we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incomplete beta function. Results were observe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70.
尾壳核的12.5kD蛋白-黑质DA能神经元诱向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新生大鼠尾壳核提取液(CPe)对黑质DA能神经元的效应。MTT微量自动比色检测含CPe培养24h,48h黑质神经元的OD值,与无CPe培养的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5。用预先经RITC逆行标记的黑质DA能神经元,从电泳CPe凝胶蛋白带中钓出12.5kD蛋白带,而这些神经元对DA单抗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含12.5kD凝胶条与黑质脑组织块近距离培养7天,显示细胞突起定向地朝12.5kD凝胶条方向生长,这类突起对DA单抗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CPe中12.5kD蛋白分子具有维持和促进黑质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定向生长的生物效应。因此将12.5kD蛋白分子命名为DA能神经元诱向因子(DNT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