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化学   8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14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3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冲击消振器的概周期碰振运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冲击消振器对称周期运动的Poincar啨映射方程 ,讨论了对称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与局部分岔。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冲击消振器在非共振、弱共振和强共振条件下的概周期碰振运动及其向混沌的转迁过程。  相似文献   
52.
李敏  李丰良 《实验力学》2005,20(2):309-314
利用由机械振动理论推导出的等截面简支梁的理论解,推导出了带集中质量的简支梁振动台的理论解,并通过分析动态条件下简支梁的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在动态条件下梁的位移与应变之间存在很好的正比关系。利用梁的位移与应变之间正比关系,如果在梁上适当位置粘贴应变片,通过测试应变就能准确地测得梁的动态位移。本文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确实可行,理论解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这为简支梁的动态测试提供了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主动移频式动力吸振器及其动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力吸振器是振动控制中比较有效的减振装置,只要吸振器(子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与振动物体(主系统)的振动频率相同,即可有效地消除主系统的振动。但传统动力吸振器的控制频率带宽较窄,限制了其稳定性和减振效果的提高。本文通过独特的机械设计,研制了一种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几何参数,使得其固有频率随几何参数线性变化的主动移频的新型动力吸振器,并初步设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文中还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分析了它的机理,评估了它的实际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吸振器可以大范围调节自身固有频率,有效拓宽吸振频带,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隋鹏  申永军  杨绍普 《力学学报》2021,53(5):1412-1422
大多数机械振动属于有害振动, 不仅会产生噪声还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 接地刚度和惯容这两种器件均能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 在振动控制领域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仅着眼于单一元件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而此类吸振器逐渐难以满足设备对振动控制需求的增长. 在Voigt型动力吸振器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含有惯容和接地刚度的新型动力吸振器模型, 详细研究了该模型的最优设计参数, 推导出最优设计公式的解析解. 首先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起二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计算出系统解析解, 发现系统存在3个与阻尼比无关的固定点, 利用固定点理论得到了动力吸振器的最优频率比. 为保证系统稳定性, 筛选最优接地刚度比时, 发现不恰当的惯容系数会导致系统产生失稳现象, 进而推导出惯容最佳工作范围, 最终得到了最优接地刚度比和近似最优阻尼比. 分析了惯容系数取值在最佳范围以外时系统的工作情况, 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建议. 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推导得到解析解的正确性. 与多种已有的动力吸振器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的工况下进行对比, 说明了该模型能够大幅降低主系统振幅, 拓宽减振频带, 为设计新型吸振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高位振动态RbH(Х1Σ+,v″=15-21)与CO2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RbH至高位态,利用激光感应荧光 光谱(LIF)得到RbH(Х1Σ+,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0,J)高转动态分布。得到了转动温度,从而获得了平均转动能和转动能的变化<ΔErot>,发现。对于v"=16,证实了振动—振动能量转移的4-1近共振过程。在一次碰撞条件下,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RH(v")-CO2振转速率系数。对于v"=15,J=32-48,速率系数在1.25-0.33×10-13cm3s-1.之间,对于v"=21,速率系数在2.47-1. 53×10-13cm3s-1之间,其能量相关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6.
双原子分子非谐振转波函数和能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双原子分子简谐势近似波函数出发,运用微扰理论计算出了双原子分子在非谐振转相互作用下的一级、二级近似能级和一级近似波函数.  相似文献   
57.
几种扭振复合超声变幅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世勋 《应用声学》1998,17(1):21-27
对左、右段为圆柱型、中间段为变截面杆的三段式复合扭振超声变幅杆给出了频率方程和参数计算通式据此得出中间段l2分别为指数型、类国雄型、类悬镇线型和类余弦型,而l1=l3≠0,或l1≠0;或l3≠0的各种组合复合杆的参数计算式,并算出了其参数值,给出了主要参数曲线.测试了十组典型试件的谐振频率和放大系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本法可组合成许多适应各种用途的扭振复合杆  相似文献   
58.
王潜  李永贵 《光学技术》2002,28(6):547-548
针尖 样品的距离控制系统是扫描近场红外显微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变力探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近场距离控制手段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一种对切变力探测系统的改进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石英晶振音叉的品质因数 ,进而提高探测系统对切变力感应的灵敏度。给出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59.
用能量一致相对论有效核芯势和含极化函数4f2g和弥散函数1s1p1d的价基组, 在各种计算水平上计算了LaF分子结构、振动频率和离解能. 根据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导出LaF分子基态可能的电子状态和离解极限,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计算了基态X1Σ+势能曲线, 拟合得到了Murrell-Sorbie解析势能函数及其在平衡位置附近的Dunham展开式, 由此计算的振转常数和实验光谱数据完全吻合. 得到的解析势能函数可用于计算振转光谱精细跃迁结构和原子分子碰撞反应动力学过程, 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0.
针对一类单输入单输出的离散时间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输出采样反馈技术(FOS)的无抖振滑模控制器.该控制策略避免了在控制器中采用切换模式,从而消除了切换面附近的抖振.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能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