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5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567篇
化学   355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2682篇
综合类   105篇
数学   2179篇
物理学   186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1.
112.
笔者于2012年12月27日在东海实验中学参加了连云港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课题均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平面直角坐标系(1)",共观摩了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窗口,或模仿尝试,或交互对话,或建构引导,或旋转变换,但都落实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性,都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复波数域弥散方程的求解问题,根据相关文献提出了三种求解复波数域弥散曲线的方法,即一种改进的牛顿迭代法——抛物牛顿迭代法、求解方程组的二分法、模值收敛判别法。应用上述三种算法可以求出大部分弥散方程的数值结果。文中引用了参考文献中关于复波数域弥散曲线的算例,应用这三种方法分别对算例中的弥散方程进行求解并绘制相应复波数域弥散曲线。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均可较好地对算例中的弥散方程在复数域中进行求解。通过与参考文献中的算例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介绍了如何应用这几种方法对复波数域弥散方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14.
根据文[1],直线l及其平行线被有心圆锥曲线L截得弦的中点和曲线L的中心都在同一直线l’上,直线l’叫有心圆锥曲线L关于直线l的共轭直径.有心圆锥曲线中类西摩松线的内容是:在中心为O的圆锥曲线L上任取三点A、B、C,曲线L关于直线BC、CA、AB的共轭直径分别为OD、OE、OF,在曲线L上取异于A、B、C的一点  相似文献   
115.
使用切面技术、归纳法等证明了欧氏空间中凸集极点的存在性,进一步证明了空间中一般有界闭凸集(不只局限于凸多面体)中任意一点同样可表示为极点的凸组合.方法独到.  相似文献   
116.
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导磁悬浮轴承的微飞轮系统样机.该微飞轮系统以超导磁悬浮轴承作为支撑机构,以平面直流无刷电机作为驱动装置,在输入电压14.4V电流0.36A时,飞轮转子在空气中最高转速可达到15000rpm.通过对采用机械轴承的飞轮系统和超导磁悬浮飞轮系统的自由降速曲线测试,求出不同轴承的摩擦损耗,并得到超导磁悬浮飞轮系...  相似文献   
117.
姚国强 《中学数学》2012,(19):42-43
题目: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x-y+1=0截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所得的弦长为6(1/2).(1)求圆O的方程;(2)若直线l与圆O切于第一象限,且与坐标轴交于D、E,当DE长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3)设M、P是圆O上任意两点,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N,若直线MP、NP分别交x轴于点(m,0)和(n,0),则nm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这是来自课堂中的一道例题,却不料在讲完后,竟有学生提出了出乎意料的问题,不由得使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想,顺着学生的意愿探究下去,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8.
胡赛仙  蔡历亮 《中学数学》2012,(12):38-39,71
2010年浙江省东阳县中考数学卷填空压轴题(试卷第16题),是一则关于“一定点两动点连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以下简称题[1]).试题涉及函数、方程(组)、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南于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动点问题与存在性问题,又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可供借鉴,因此许多师生阅读完本题后,感觉到超越常规,难以解答.笔者借用高中数学中的“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对该题进行试解,发现利用坐标法解答起来,思路比较流畅,计算量亦在可接受范围内.现撰文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9.
反比例函数应用题是中考数学中的经典题型,举两例如下.一、规划布局类型例1(2014年镇江)六·一儿童节,小文到公园游玩.看到公园的一段人行弯道图1(不计宽度),如图1,它与两面互相垂直的围墙OP、OQ之间有一块空地MPOQN(MP⊥OP,NQ⊥OQ),他发现弯道MN上任一点到两边围墙的垂线段与围墙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都相等,比如:A、B、C是弯道MN上的三点,矩形ADOG、矩形  相似文献   
120.
《大学物理》2021,40(6)
在两物体连续发生多次弹性碰撞的问题中,分析与计算十分复杂,本文应用速度相图法探讨这一类问题,让物理过程清晰直观图像化,简化了这类问题的分析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