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2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700篇
化学   860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719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202篇
物理学   7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掺Mn的ZnS纳米微粒并用CdS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以XRD、紫外吸收和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制得的纳米微晶粒径为4~6nm,为立方纤锌矿结构.与未经包覆的ZnS:Mn纳米微粒相比,核结构的ZnS:Mn/CdS纳米微粒中Mn2+发射峰的强度增强了很多,适当厚度的层的修饰可减少其表面态发射和非辐射跃迁,增强了Mn2+离子的4T1-6A1的能量传递和ZnS的带边发射,提高了发光效率;讨论了ZnS核中Mn掺杂浓度对ZnS:Mn/CdS纳米微晶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掺Mn浓度为4;时Mn2+发射峰的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72.
黏弹性层合圆柱壳的蠕变分岔屈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凡  向红  傅衣铭 《力学学报》2006,38(6):792-798
采用Boltzmann积分型本构关系描述铺设单层的黏弹性力学行为,基于DMV扁假定和Kármán- Donnell几何非线性关系,研究了对称铺设黏弹性层合圆柱的前屈曲变形特征和分岔蠕变屈曲.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圆柱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前屈曲阶段,挠曲变形和环向薄膜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圆柱的铺设方式,可以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特征;层合短圆柱两端的边界条件对其蠕变分岔屈曲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径厚比的增加将使分岔形式的延迟失稳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3.
拉载下周向壁穿裂纹圆柱壳的弹塑性分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薄理论及dugdale模型,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拉载下周向壁穿裂纹圆柱的弹塑性解析解,该解包括裂纹扩展并可应用至裂纹断面完全塑性。  相似文献   
74.
75.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聚(苯乙烯-co-丙烯酸)(PSA)膜材料和氯化镁的复合物包覆在以硅胶为载体的TiCl3催化剂上,负载TiCl4后制得Ziegler-Natta复合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呈核结构.同时,考察了复合催化剂中膜的厚度和反应中的氢气含量对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和聚乙烯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膜厚约为3μm的核结构复合催化剂活性良好,其具有带诱导期的平稳型动力学曲线;膜厚1.5μm的复合催化剂的活性接近于实验所用的以硅胶为载体的TiCl3催化剂,且其具有相似的衰减型动力学曲线.研究同时表明,不同的膜厚能够调节复合催化剂的氢调性能及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76.
采用两步还原法制得Co@Pt/C核结构催化剂, 其中Co与Pt 的总质量分数为20%. 通过改变金属前驱体的用量, 制备了不同Co:Pt 原子比的Co@Pt/C 催化剂, 以20% (w) Co@Pt(1:1)/C 与20% (w) Co@Pt(1:3)/C 表示. 采用透射电镜(TEM)、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循环伏安(CV)、线性扫描伏安(LSV)等方法考察了其结构与性能, 并与实验室早先制备的40% (w) Co@Pt/C 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自制20% Co@Pt(1:1)/C 与20% Co@Pt(1:3)/C 催化剂的金属颗粒直径约为2.2-2.3 nm, 在碳载体上分散均匀, 粒径分布范围较窄, 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分别为56 和60 m2·g-1, 均超过商用催化剂20% Pt/C(E-tek) (ECSA=54 m2·g-1). 20%Co@Pt(1:1)/C 与20% Co@Pt(1:3)/C 的半波电位相较于40% Co@Pt(1:1)/C 和40% Co@Pt(1:3)/C 均向正向移动, 表现出更好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 并有望降低催化剂的成本,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贵金属Rh基催化剂可有效催化乙醇中C―C键断裂,有利于实现乙醇完全电氧化,但Rh催化剂对乙醇电氧化的催化活性较低。本文通过种子介导生长法制备了具有内凹立方体形貌的Rh@Pt/C核催化剂,考察了不同Pt层厚度的Rh@Pt/C核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乙醇电氧化反应(EOR)的催化性能。其中Rh@Pt0.25/C核催化剂对EOR的质量归一化电流最高为520 mA/mg,此时面积归一化电流也最高,为0.16 mA/cm2。研究表明,Rh@Pt/C核催化剂中Rh和Pt之间的表面应变效应和电子配体效应取决于Rh表面Pt层的厚度,Pt层厚度的改变,可调控催化剂中Rh和Pt的协同作用,从而减弱毒性中间体对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优化催化剂对EOR的性能。总体上,Rh表面Pt层为3层的Rh@Pt0.25/C核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EOR活性和稳定性,此时催化剂也兼具了较优的抗毒化能力。  相似文献   
78.
采用模板合成以及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金纳米棒核/二氧化硅(GNR@SiO2)纳米复合粒子,探讨了这种新型纳米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光谱性质、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对反应时间的调控,获得的纳米复合粒子的二氧化硅层厚度可以控制在20~30nm。由于二氧化硅层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金纳米棒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金纳米棒的细胞毒性;此外,由于二氧化硅层具有良好的化学修饰作用,因此可以将荧光探针分子标记在二氧化硅层表面,修饰后的纳米复合粒子可以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从而实现细胞内的光学成像。因此,该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细胞成像以及光热治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基于Ciarlet-Lods定义的广义膜,首次提出了该模型的一种Galerkin协调有限元离散格式。首先,对积分区域进行三角剖分,并在三角网格上对位移前两个分量用带泡一次Lagrange插值多项式逼近,而对第三个分量,即法向位移,用一次Lagrange插值多项式逼近。其次,讨论了广义膜弱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数值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弱解与数值解的误差估计。最后,本文对生物材料的双曲膜采用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网格下双曲中性面上的位移,并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有限元离散格式的收敛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通过一种结合了CO辅助合成Pt3Ni纳米立方粒子和单原子层Cu欠电位沉积再置换为Pd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单原子层Pd和Pt3Ni纳米立方粒子核结构的Pt3Ni@Pd/C催化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被用于研究表征此种Pt3Ni@Pd/C催化剂,结果显示大部分Pt3Ni纳米粒子的表面都由{100}族的晶面所构成。而且在这些{100}族的晶面上,单原子层Pd通过电沉积的外延生长,也获得了{100}族的晶面。本文进一步对Pt3Ni@Pd/C作为甲酸氧化电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商业Pd/C和原Pt3Ni/C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由于Pt3Ni@Pd/C的单原子层Pd的结构和所暴露出的Pd{100}族的晶面,Pt3Ni@Pd/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甲酸氧化电催化性能。与原Pt3Ni/C催化剂相比较,Pt3Ni@Pd/C催化剂的贵金属质量比活性提高到了7.5倍。此外,与商业Pd/C催化剂相比,Pt3Ni@Pd/C催化剂的比表面活性和Pd质量比活性也分别提高到了2.5和8.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