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1篇
  免费   665篇
  国内免费   622篇
化学   508篇
晶体学   49篇
力学   1352篇
综合类   85篇
数学   275篇
物理学   17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边界层积分法,研究锥形喷嘴入口区域中湍动涡流的发展.球面坐标系中的控制方程,通过边界层的假定得到简化,并对边界层进行了积分.应用4阶Adams预测校正法求解该微分方程组.入口区域的切向和轴向速度,分别应用自由涡流和均匀速度分布来表示.由于缺乏收缩喷嘴中涡流的实验数据,需要用数值模拟对该发展模式进行逆向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证明,该解析模型在预测边界层参数中的能力,例如边界层的生长、剪切率和边界层厚度,以及不同锥度角时的涡流强度衰减率等.为所提出的方法引进一个简明而有效的程序,用以研究几何形状收缩设备内的边界层参数.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激光干涉测速技术(VISAR)测量LY12铝合金在20—34 GPa冲击压力下经历加载-卸载和加载-再加载过程的样品/窗口界面粒子速度剖面,采用AC方法确定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动态屈服强度值.实验结果和文献发表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以平面焊接方式制作组合飞片,克服了组合飞片在气炮发射过程中可能发生分离的技术困难,使铝的动态屈服强度测量压力范围从22 GPa扩展到了34 GPa.同时,根据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加载-再加载过程的比较,对再加载弹性前驱波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位错是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27,自引:0,他引:127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能源强度下降的特征引起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因此,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如何影响能源强度变化仍然缺少定量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前后趋势基本上是一致、合理的。以此为基础,将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计算方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构表明:1998-2000年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能源强度下降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利用XRD技术测试了镀锌钝化膜结合界面的残余应力,同时通过电解抛光法检测了其厚度方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残余应力对镀锌钝化膜结合强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镀锌钝化膜的残余应力均表现为压应力,并随着基体表面残余应力的增大而减小;钝化膜在2—10μm厚度方向的残应力为-274.5—-428.3MPa,其应力为梯度分布;镀锌钝化膜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与其残余应力成反比,减小薄膜残余应力,有利于提高镀锌钝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XRD) 镀锌钝化膜 结合强度 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09.
采用乘积近似法计算了氧化亚氮分子的总配分函数,其中转动配分函数考虑了离心扭曲修正,振动配分函数采用谐振子近似. 利用计算所得的配分函数和实验振动跃迁矩平方及Herman-Wallis因子系数,计算了氧化亚氮3000—0200和1001—0110跃迁带在常温和高温下的线强度. 结果显示,当温度高达3000K时,计算所得线强度与实验值及HITRAN数据库提供的结果仍符合较好. 这表明高温下的分子配分函数和线强度的计算是可靠的. 还进一步计算了氧化亚氮3000—0200和1001—0110跃迁带在更高温度(40 关键词: 氧化亚氮 配分函数 线强度 高温  相似文献   
110.
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目标强度的模型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海圆  赵宪勇 《应用声学》2007,26(5):267-276
采用声散射理论和目标强度近似模型评估法对黄海鲤鱼(Engraulis japonicus)的声散射特征和目标强度进行了数值计算与评估研究。散射模型由鱼鳔模型和鱼体模型两个部分构成,其中鱼鳔采用充满气体的椭球体模型,鳔除外的鱼体采用充满液体的椭球体模型。理论数值计算所需参数取自全长12.6cm的鲤鱼个体,其鱼鳔尺寸利用X光照片测得。平均目标强度利用模型算得的不同角度下的声散射强度与鲲鱼倾角分布函数的卷积计算,其中倾角(度)的分布函数设为N(-3.9,12.8^2)。结果显示,鲲鱼对声波的散射具有明显指向性;在38kHz和120kHz工作频率下,鲲鱼的最大背向目标强度分别为-41.2dB和-39.5dB,有效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48.0dB和-51.5dB,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另外还对鲲鱼的反向散射指向性特征、目标强度的频率特征以及鱼鳔对鲲鱼整体目标强度的贡献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以上研究表明,模型法作为现场测定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和认知鱼类声学散射特性的有效途径,可在我国鱼类目标强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