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化学   161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6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马翔 《分析化学》1995,23(7):761-764
金属电极伏安法可用于钢与合金的相分析,利用萃取残渣-金属型粉末电极提高了反应区活性相的浓度,从而提高了分析微量相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这种方法可用于高速钢中微量碳化物(MC)相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2.
利用液态高温回转振荡粘度仪分别对共晶Fe-C合金和Fe-C-Ce合金(铈含量分别为0.08%,0.21%,0.59%)的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熔点以上至1420℃的范围内,共晶Fe-C合金的粘度在8.30~5.50mPa@s之间变化,而在熔点附近合金粘度的异常现象与液体合金中石墨的形成有关;铈含量大于0.21%明显降低了共晶Fe-C合金的粘度,分析表明,粘度的降低与液态合金自由体积的增加有关.Fe-C-Ce合金的粘度在1340~1370℃范围内出现反常变化,高温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发现几乎在同样的温度范围存在异常峰位,分析表明这与液体合金内部的Ce-C化合物原子团簇有关.  相似文献   
63.
简要总结了我们在C=C及C=O双键低温加氢双金属催化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先, 我们以环己烯加氢为探针反应, 证明了平行使用多种研究手段的重要性, 包括单晶表面的基础研究与DFT计算, 多晶表面的合成与表征,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等. 其次, 总结了双金属催化剂在其他加氢反应, 如丙烯醛C=O双键的选择性加氢, 苯的低温加氢, 以及乙炔的选择性加氢等反应中的应用. 最后, 讨论了利用金属碳化物代替贵金属Pt以减少双金属催化剂中Pt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
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研究高真空室中纯铁及多能量叠加离子注入碳纯铁样与氧气吸附及初始氧化过程。 纯铁以及注碳纯铁样品表面吸附及初始氧化行为研究发现,纯铁吸附过程氧元素的百分含量变化曲线呈缓慢上升趋势,注碳纯铁表面在本底真空下的吸附过程中氧元素的百分含量变化十分微弱,曲线的斜率基本趋近于零。与纯铁吸附过程相比较,注碳纯铁表面吸附氧的能力明显减弱,一种原因可能是由于注入的碳离子与基材生成了碳化物,碳化物的形成阻塞了氧的扩散通道;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注入的碳离子占据将纯铁表面的吸附空位,  相似文献   
65.
刘海  李启楷  何远航 《物理学报》2015,64(1):18201-018201
多尺度冲击技术可以准确的再现含能材料冲击起爆过程中冲击波阵面及反应区内的热力学和化学反应路径. 文本利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ReaxFF-MD)对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2, 4, 6-三硝基甲苯(CL20/TNT)1:1共晶沿<110>方向以6–10 km·s-1的冲击速度进行冲击压缩模拟. 产物识别分析显示当冲击速度≥7 km·s-1时, 冲击激发化学反应发生, 并且利用Rankine-Hugoniot守恒关系求得冲击起爆压力为24.56 GPa. 再者, 比较了冲击速度与粒子速度, 冲击速度与冲击诱发形变的关系, 当冲击速度为7–8 km·s-1时, 冲击起爆发生, 系统经历弹- 塑性相变, 初级化学反应及次级化学反应, 并且相变与化学反应同时进行, 对于较高的冲击波速度(≥9 km·s-1), 共晶系统内为过驱响应, 热力学参数均出现陡峭的梯度变化, 冲击波压缩材料直接阶跃至塑性变形阶段, 并且此阶段出现大量的碳原子.  相似文献   
66.
在5 K.mm-1温度梯度下,选用1,5,10 mm.min-1三种拉速率对成分为96.0%Al,1.0%Ni,3.0%Y的三元共晶合金进行定向凝固实验,研究下拉速率对合金组织演化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和光学显微镜分析表明合金由α-Al相、Al3Y相、Al23Ni6Y4相三相组成。当下拉速率为1 mm.min-1时,合金组织呈现三相共晶结构,纵截面有定向凝固趋势;下拉速率为5和10 mm.min-1时,合金组织演变成两种二相共晶:一种是Al3Y相与α-Al相形成菊花状的不规则二相共晶组织,另一种是Al23Ni6Y4相与α-Al相形成层片状的规则二相共晶组织,纵截面上均有明显的定向凝固特征。  相似文献   
67.
利用热力学原理,导出了一种共晶二元系热力学量的计算方法,并以 Cd_ T1 系为例计算了相应的活度系数,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低温保护剂对盐水溶液共晶的影响,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添加不同浓度的甘油、乙二醇、1, 2-丙二醇、1, 3-丙二醇和二甲基亚砜的NaCl 水溶液的共晶现象进行了研究. 发现NaCl 水溶液共晶是一个过冷随机过程,醇类和二甲基亚砜对之有抑制作用.保护剂浓度越高,共晶焓越小, 对共晶的抑制作用越大. 其中4种醇类保护剂的抑制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是甘油、乙二醇、1, 2-丙二醇和1, 3-丙二醇.其抑制能力的强弱主要由分子量/羟基数的比值决定, 其次受甲基影响. 二甲基亚砜抑制共晶的能力与乙二醇的接近. 研究发现升温过程中,三元溶液发生共晶体的玻璃化现象和反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69.
Porous silicon carbide/carbon(SiC/C)microspheru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ntrolled heating treatment of polymer and silica hybrid precursors over 1000℃in Ar/H_2 stream.The resultant SiC/C composite shows improved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excellent mechanical strength,regular physical form, and high packing density.Such improvement overcomes the main inherent problems encountered when using activated carbons as absorbents without sacrificing porosity properties.N_2 sorp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iC/C composite has a BET surface area of 1793 m~2/g and a pore volume of 0.92 ml/g.Methane adsorption isotherm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ventional volumetric method at 25℃and up to 7.0 MPa.On volumetric basis,the SiC/C composite microspherules show methane storage of 145(V/V)at 3.5 MPa and 25℃.The combination of excellent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orosity properties in this SiC/C composite lends a great possibility to develop a competitive storage system for natural gas.  相似文献   
70.
稀土元素对半钢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半钢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经疲劳试验后半钢中碳化物的形貌、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测定了稀土含量与总裂纹的长度和裂纹扩展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 ,稀土能推迟裂纹萌生的时间 ,降低裂纹扩展速率 ,提高其冲击疲劳抗力。当半钢中添加 0 .2 %RE及 960℃× 3h正火处理共同作用时 ,抗冲击效果最显著。其原因主要归于网状共晶碳化物形态与分布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