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化学   399篇
晶体学   3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Numerical methods of molecular dynamics have been combined to measurements of X-ray and neutron scattering in order to obtain a realistic view of structural and dynamical disorder properties of conducting compounds of so called “plastdoped” poly(aniline)s. This combination allowed us to propose for the whole family of these compounds one generic model of a layered structure in which exist statistical fluctuations of the electronic density along the stacking direction of alternating molecular layers. The most part of the dynamics in the 10−13–10−9 s time range concerns the motions of protons borne by the flexible tails of doping counter-ions contained in the structure. We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dynamics is characterized by both broad tim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These experimental facts coupled to those obtained wi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mobility of the counter-ion sublattice seems to be a prerequisite to promote a global metal like electronic behaviour of the polymer films.  相似文献   
332.
速率常数-秩分析法在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谱-吸收光谱组成的两维数据,提出了以优化速率常数而消去反应物波谱信息为减秩手段的速率常数-秩分析法(RCRA).结果表明,RCRA在一次优化过程中可同时获得两个最优解,分别对应于两步速率常数.在获得动力学参数的前提下,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可解出包括中间体在内的各组分的吸收光谱.该方法用于处理苯胺电解降解的两维数据,发现苯胺降解过程中有一种表观中间体存在,降解过程符合一级连串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333.
Ni-B/SiO2非晶态催化剂应用于硝基苯液相加氢制苯胺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王明辉  李和兴 《催化学报》2001,22(3):287-290
 考察了Ni-B/SiO2非晶态催化剂在高压液相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研究表明,该催化剂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对苯胺的选择性较高,优于RaneyNi以及其它Ni基催化剂.晶化导致催化剂失活.载体的存在不仅能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而且能对非晶态结构起稳定化作用;将催化剂保存在乙醇中可保持其活性不变.结合催化剂的表征,讨论了Ni-B/SiO2非晶态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4.
聚苯胺膜电极在苯胺单体聚合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第一个导电高聚物掺碘的聚乙炔问世以来[1],人们又陆续开发研制了聚 苯胺(PAn)、聚吡咯和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 在众多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中,聚苯胺以其原 料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便,导电性能优良,耐高温及抗氧化性能良好等优点而成为最具应用 前景的品种之一. 迄今为止,有关聚苯胺的链结构,掺杂反应,以及导电机理等基础理论方面 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文献和综述报道[2~6]. 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为其应用研究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60年代,人们就发现,聚苯胺对氧化亚氮分解及丁二烯异构化反应具有独 特的催化作用;同时,聚苯胺具有超出几何表面的活性表面,故可对某些反应具有选择性的催 化作用. 因此,人们开始研究聚苯胺膜电极对某些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性能[7~12].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董绍俊等[13]研究了聚苯胺 膜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罗维忠等[14]研究了聚苯胺膜电极对Fe(Ⅱ) 和Sb(Ⅲ)的电催化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了扫描速度、苯胺单体浓度及温度对聚苯胺膜电极在 苯胺单体聚合过程中电催化性能的影响,为利用聚苯胺处理含苯胺废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 据.  相似文献   
335.
苯胺乳液聚合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NH4)2S2O8为氧化剂、在非极性溶剂-功能质子酸-水三相体系中,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苯胺乳液和粉末。对乳液聚合与化学氧化溶液聚合合成的聚苯胺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掺杂酸、氧化剂、反应时间、温度和水相浓度等聚合条件对聚苯胺导电性、溶解性、乳液粘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聚合产率大于80%,聚苯胺电导率大于1S/cm,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用化学氧化合成的聚苯胺相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36.
The reaction ofN-acetyl-2-(cyclohex-1-enyl)aniline with Br2 orN-bromsuccinimide at 20°C is accompanied by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to give brominated 3,1-benzoxazines or 4-acetyl-(3-bromo-5-methyl-1,2,3,3a,4,8b-hexahydrocyclopenta[b]indole. Translated from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eriya Khimicheskaya, No. 1, pp. 118–120, January, 2000.  相似文献   
337.
根据盐效应原理 ,研究了在pH =7 0± 0 5的中性介质中、大量氯化钠存在条件下加盐蒸馏 ,同时分离、富集水中微量苯酚和苯胺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 ,2 50ml水样加入 1 50gNaCl,只须接取最初 50ml(水样体积的 1 5)馏出液 ,就可获得 93%左右的苯酚和 91 %以上的苯胺回收率。若同时辅之以紫外 4阶导数光谱法进行测定 ,经回收率校正后 ,可准确测定水中微量苯酚和苯胺。此方法可应用于各类污水中酚、胺的同时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338.
作为聚苯胺模型化合物的齐聚物具有规整的分子结构、良好的电活性以及易加工性能 ,使得齐聚物的研究成为导电高分子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结果表明 ,聚苯胺八聚体对有机气体的敏感性是聚苯胺的 1 0 0 0倍 [1] ,并且导电率与之相似 ,而苯封端苯胺三聚体及四聚体在金属防腐方面也显示了优良的抗腐蚀性 [2 ] .因此 ,合成具有不同链段的聚苯胺齐聚物 (母体苯胺齐聚物以及包括苯基封端 /氨基封端在内的苯胺齐聚物及其衍生物 )就变得十分重要 .合成聚苯胺齐聚物已有许多文献报道 ,如Honzl等 [3]的缩聚法、Monkman[4 ]的取代还原法和 Buchwald…  相似文献   
339.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 soluble polyimide (Tani-polyimide) derived from an aniline trimer was investigated. Similar to processes observed in polyaniline, two typical redox processes involving protonation and ion insertion were observ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n isolated, short quinonediimine or N,N′-diphenyl-p-phenylenediamine segment, Tani-polyimide displayed an electroactivity at higher potentials and did not undergo an 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reaction. © 1999 John Wiley & Sons, Inc. J Polym Sci A: Polym Chem 37: 4295–4301, 1999  相似文献   
340.
TiO2薄膜晶相组成对苯胺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TiO2薄膜晶相组成对苯胺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