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化学   18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9篇
物理学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引入了向量值映射的D-η- 预不变真拟凸等概念,在下D-半连续和上D-半连续条件下分别得到了向量值映射的D-η- 预不变真拟凸的等价命题,并讨论了向量值映射的D-η- 预不变真拟凸、D-η- 严格预不变真拟凸、D-η- 半严格预不变真拟凸的关系,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向量优化问题(VP)的局部弱有效解一定是(VP)的全局弱有效解,这些结果推广了前人所得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32.
木糖醇和D-木糖的太赫兹光谱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味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甜味剂的鉴别和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太赫兹电磁辐射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文章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木糖醇和D-木糖进行了光谱测量,结果表明在0.3~2.6THz波段内,木糖醇在1.62,1.87和2.51THz三个频率位置处出现吸收峰,而D-木糖的吸收峰位于1.67,1.96和2.46THz。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两种样品的单分子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和频率计算,并据此对实验测量的吸收峰进行了指认,说明部分吸收峰源于单分子的振动模式,另一部分源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3.
应用流动式等温精密微量热技术测定4个温度(293.15、303.15、308.15和318.15 K)下D-山梨醇在纯水和卤化钠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改进的McMillan-Mayer理论对所测数据进行关联,得到了表观摩尔稀释焓对浓度变化的经验方程和各阶焓相互作用系数(h2,h3和h4)和二阶熵相互作用系数(s2),根...  相似文献   
134.
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THz-TDS)获取了两种互为异构体的糖类D-(+)-葡萄糖和D-(-)-果糖的太赫兹吸收谱,发现D-(+)-葡萄糖和D-(-)-果糖在0.3~1.72 THz频段内太赫兹吸收峰位存在明显区别,可以由1.41和1.66 THz两个吸收峰位鉴别D-(+)-葡萄糖和D-(-)-果糖。为研究D-(+)-葡萄糖太赫兹光谱吸收峰形成机理,首先构建了D-(+)-葡萄糖的单分子构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泛函,利用Gaussian09完成对D-(+)-葡萄糖单分子构型的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与实验谱对比发现,基于D-(+)-葡萄糖单分子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与实验谱差异较大。然后构建了D-(+)-葡萄糖晶胞构型,采用广义梯度近似中的PBE泛函,利用CASTEP软件完成对D-(+)-葡萄糖晶胞构型的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与实验谱对比发现,基于D-(+)-葡萄糖晶胞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与实验谱较为吻合。D-(+)-葡萄糖晶胞构型量子化学计算时,因较为全面的考虑了分子间的氢键及范德华力的作用,说明D-(+)-葡萄糖在1.41 THz处吸收峰的形成为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其次通过Materials Studio 2017软件指认了D-(+)-葡萄糖在1.41 THz吸收峰处的振转模式,发现D-(+)-葡萄糖在1.41 THz吸收峰主要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说明D-(+)-葡萄糖在1.41 THz处的吸收峰主要是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在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Multiwfn软件对D-(+)-葡萄糖晶胞进行RDG计算,利用VMD软件对D-(+)-葡萄糖晶胞中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的类型、位置和强度进行可视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能够敏锐地感知糖类物质结构的细微变化,并能够正确鉴别其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135.
张昊  周燕  陈瑶  薛志勇 《合成化学》2016,24(11):976-978
以D 果糖为原料,经缩酮化、氧化、选择性水解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了果糖衍生手性酮催化剂,总收率68%,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36.
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9步反应合成了2-O-苄基-3-O-烯丙基-1-O-对甲氧基苯基α-D-葡萄糖(9);将9的6-位伯羟基经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TBDPS)保护,首次合成了正交保护的新型葡萄糖受体2-O-苄基-3-O-烯丙基6-O-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1-O-对甲氧基苯基α-D-葡萄糖(Ⅱ),总收率28.2%;将9的6-位伯羟基氧化糖醛酸化后,再经甲酯化,以25.0%的总收率首次合成了新型葡萄糖醛酸受体2-O-苄基-3-O-烯丙基-1-O-对甲氧基苯基α-D-葡萄糖醛酸甲酯(Ⅲ),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 I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137.
惯性平台自标定的标定方案设计目前多是依靠经验人为设计,而没有比较系统的标定方案设计方法,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最优理论的惯性平台自标定方案设计方法。首先分析给出了包含36个待估计参数的平台系统误差模型;然后以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输出模型为回归模型,将惯性平台自标定看作一个广义的多元回归问题,以D-最优理论为优化准则,提出了并行设计和串行设计两种标定方案设计思路。将得到的优化方案与传统的十六位置标定方案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案的陀螺仪误差系数、加速度计误差系数和加速度计安装误差系数标定相对误差都在1%以下,与传统十六位置标定方案的标定精度相当;但优化方案的陀螺仪安装误差标定相对误差在5%左右,远远优于传统十六位置标定方案25%的相对误差;而且优化方案的标定位置更少,能够减少标定时间,验证了标定方案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8.
研究了以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D-甘露醇与丙酮缩合反应合成二异亚丙基缩合物的最适宜反应条件,产率可达65%。并通过NaIO4氧化断链,NaBH4还原得到(+)-甘油醇缩丙酮。分析了每步反应产物各组分的情况,发现副产物对目标产物的合成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9.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三氧化钼水溶液体系下催化碳链重排合成D-葡萄庚酮糖的简便方法。首先以D-甘露糖为原料在碘催化下进行异丙叉保护,产率90%;接着在碱催化下与甲醛水溶液亲核加成反应,在C-2上引入羟甲基侧链,产率40%;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异丙叉脱保护,产率92%;最后在三氧化钼水溶液催化下碳链重排合成葡萄庚酮糖,产率56%(总产率18%)。另外对2-C-羟甲基-D-甘露糖和葡萄庚酮糖的乙酰化产物进行了核磁氢谱表征。该方法原料易得,缩短了反应步骤,避免了昂贵金属试剂的使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0.
林志文  马锐  万福 《应用声学》2017,25(5):18-20, 25
针对静态故障树诊断序列长、人工可干预度差和不支持多现象并行推理问题,提出了基于D-矩阵和Rollout信息启发搜索算法的故障诊断策略动态生成方法,介绍了基于TEAMS多信号流模型的D-矩阵数据获取方法和Rollout信息启发搜索算法的DLL独立封装技术、输入输出数据规范和动态交互控制方法;基于此开发的交互式智能诊断系统(IIDS)软件平台经实际现场测试诊断验证,对诊断现场出现的多种客观条件,如系统工作模式或测试资源变化、用户干预和多故障现象并发推理等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故障覆盖率和隔离率指标高,对提高装备故障诊断的效率、准确性和灵活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