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9篇
  免费   2206篇
  国内免费   4421篇
化学   6530篇
晶体学   299篇
力学   739篇
综合类   176篇
数学   218篇
物理学   5234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585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417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悬臂梁传感技术研究大分子折叠/构象转变的新方法.通过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将热敏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分子链修饰到微悬臂梁的单侧表面,用光杠杆技术检测温度在20-40 ℃之间变化时由于微悬臂梁上的PNIPAM分子在水中的构象转变所引起的微悬臂梁变形.实验结果显示:在升温过程中,微悬臂梁的表面应力发生了变化并且导致微悬臂梁产生了弯曲变形,这个过程对应着微悬臂梁上的PNIPAM分子从无规线团构象到塌缩小球构象的构象转变.在降温过程中,微悬臂梁发生了反方向的弯曲变形,这对应着PNIPAM分子从塌缩小球构象向无规线团构象的构象转变.整个温度变化过程中构象转变是连续进行的,而在低临界溶解温度(约32 ℃)附近转变幅度较大,这与自由水溶液中PNIPAM分子的无规线团-塌缩小球构象转变相对应.实验结果还显示:由于PNIPAM分子在塌缩过程中氢键的形成和链段间可能的缠结效应,整个温度循环过程中微悬臂梁的变形是不可逆的且有明显的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12.
O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功函数、电子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给出了覆盖度从0.11ML到1.0ML的范围内,O的吸附特性随覆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O的稳定吸附位为3重面心立方(fcc)洞位,O在fcc洞位的吸附能对覆盖度比较敏感,其值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Au(111)表面功函数的变化量与覆盖度成近线性关系,原因是Au表面电子向O偏移,形成表面偶极子;O—Au的相互作用形成成键态和反键态,且反键态都被占据,造成O—Au键很弱,O吸附能较小. 关键词: 表面吸附 Au(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13.
烷基硫酸盐表面张力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l量子化学计算法优化了十三烷基硫酸根阴离子和——CH3在不同取代位的十二烷基硫酸根阴离子的几何构型,得到最优构型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EHOMO、最低空轨道能级ELUMO、电子能量Eele和偶极矩μ等数据.将这些电子结构数据分别与表面张力相拟合,得到很好的相关性。文中讨论了——CH3在不同位置取代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a facile and rapi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composite 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polystyrene (PS) core and a uniform silver shell. The process involves the PS colloid surface swelling, the anchoring of silver ions and nanoparticles onto the surfaces, and the subsequent growth of metal seeds in a short period. The present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TEM images show the morphology of the obtained PS core-silver shell particles,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rystallinity are analysed by x-ray diffraction.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based on swelling PS surface for synthesis of silver-coated PS particles and may be implemented for preparing other metal-coated PS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5.
使用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得出了随机粗糙表面,在Kirchhoff近似的基础上,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一维随机粗糙表面的散射特征,得出了一维随机粗糙表面散射分布曲线,我们还考虑了遮蔽效应的影响,并且讨论了Kirchhoff近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偶联分子对金纳米粒子在玻片上组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金纳米粒子组装在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ES)修饰的普通玻片上,再分别用偶联分子对巯基苯胺、1,4-二巯基苯在该基底上再次组装金纳米粒子,结果表明用对巯基苯胺作为组装的偶联分子得到双层金纳米粒子结构,对巯基苯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得到增强,而用1,4-二巯基苯作为组装的偶联分子得到单层金纳米粒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两步法与正交试验得出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优化条件.通过重结晶对中间体和最终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分离出中间体α-磺酸月桂酸(简称α-SLA),测得其熔点为49~50℃,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为透明片状晶体,由红外光谱认证结构.合成并分离出目标产品--聚乙二醇(α-磺酸盐)月桂酸单、双酯(简称α-SLPM和α-SLPD),其中后者为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红外光谱认证,二者熔点测定值均在30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中基因无方向的反向基因组重排问题在数学上已被证明是一个NP困难问题.基于断点图的概念,给出一个时间复杂性为O(max{b^(π),nb(π)}),空间复杂性为0(n)的求其近似最优解的算法.其中n为基因组中基因个数,π=(π1,π2,…,πn)表示n个基因的一种排列,b(π)表示排列π中的断点数.数据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近似算法可以求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We investigate the two methods of defining the surface gravity ,κ on the horizon, which are the metric definition and the definition given by the spacetime conformal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latter is of greater generality. By this method, we find that ,κ of η- ξ spacetime is equal to the exponent factor α in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which confirms the argument that η- ξ spacetime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background spacetime for finitetemperature field theories. The reasons why the metric definition of ,κ can not be applied in η- ξ spacetim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应用已建立的关于金属表面吸附层中表面应力的统计热力学理论 ,计算了Au(111)上烷烃硫醇SAMs的表面应力及其与烷烃硫醇链长、吸附覆盖度的定量关系 .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 ,较好地解释了Berger等人的实验结果 ,特别是解决了在表面应力符号性质上理论与实验的矛盾 .在表面吸附层应力的多种物理起源中 ,通过底物的分子间作用力有着决定性的贡献 ,揭示了分子的吸附能间接地起着重要作用 .这与阴离子化学吸附体系Cl-/Au(111)的有关研究结果相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