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62篇
化学   784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00篇
物理学   2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建立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芝麻酚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及不确定度评价的数学模型、有效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芝麻酚样品纯度的实验条件为升温速率3.0 K/min,称样量3.4~4.7 mg,炉内气体为静态空气.对通过均匀性检验和长期稳定性考察的芝麻酚纯度标准物质进行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价,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耗散孤立波方程的凝聚及锥不变性质  相似文献   
73.
报道了对足球烯分子纯C_60及纯C_70的光限制效应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样品的浓度及三重态寿命对光限制阈值的影响.首次报道在足球稀分子中发现的三重态吸收饱和现象,并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对光限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75.
本文主要考虑了一类逐段决定的风险模型的罚金函数.利用建立的积分一微分方程,我们得出了此类风险模型罚金函数期望的一般解.  相似文献   
76.
采用ICP-AES同时测定镉及镉合金中锌、铅、铁、铜、砷、锑、锡、镍、铋、铊10种杂质元素的含量.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8-0.03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36%-4.4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0%.测试结果表明,该法是测定镉及镉合金的简单、准确、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78.
介绍莫尔法和荧光黄法测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测定氯含量实验的原理、指示剂、标准溶液、滴定条件及适用范围等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阐明了不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根据预习实验,结合具体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充分直观地理解实验内容,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9.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食用肉制品中游离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将肉制品样品绞碎,混匀,称重后用水萃取样品中的游离谷氨酸及其盐,水相经涡旋、超声、离心、净化、过滤,在正离子电离模式(ESI+)和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用UPLC–MS/MS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流动相:A为0.2%甲酸水溶液,B为0.2%甲酸的乙腈,流量为0.35 mL/min,梯度洗脱。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3.0mm,1.8μm),柱温:40℃;进样体积:5.0μL。谷氨酸钠的质量浓度在0.01~1.0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4.4 mg/kg(以谷氨酸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2.2%,加标回收率为95.6%~98.0%。该方法易于操作,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适用于肉制品中游离谷氨酸及其盐的检测。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煤/天然气双燃料氢电联产多功能系统进行了特性规律分析.从燃料互补和能量综合梯级利用角度,分析了重整条件、氢气分离率对系统节能率的影响,以及多功能系统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新系统可以提高燃料化学能利用效率,同时可以降低CO2分离能耗的结论.在能量利用上的优势和对CO2的有效控制,使得新系统相对参考系统可以实现低能耗分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