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化学   6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峰  赵红等 《力学进展》2000,30(4):605-612
受体(Receptor)与配体(Ligand)分子之间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可逆性的,其反应动力学特征通常用正向或逆向反应速度常数κf或κr,及亲和力κa表示.κf与κkr,可分别反映受体与配体结合与解离的速率, κa= κf/κr,表示两者的结合能力.当受体或配体分子至少一种处于游离状态时,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是三维的.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研究三维受体配体反应动力学.当受体配体均位于细胞表面时,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则局限于两细胞之间的二维空间.很长时间以来,由于缺乏研究二维动力学的方法,故直到90年代流动腔和微吸管技术的相继引入,关于受体配体结合动力学的研究才由三维转入到二维水平.二维动力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粘附概率与接触时间的相关性求得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2.
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液处理玻璃管道内壁,改变管内壁与流体水之间的粘附功,研究了粘附功对光滑直管内流动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管壁与液体间的粘附功小于液体的内聚功条件下,当液体的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时可显现明显的内流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23.
红细胞聚集的生物力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盛佳  曾衍钧  庄逢源 《力学进展》1999,29(1):105-111
红细胞聚集是一种细胞间的非特异粘附.从宏观角度讲,它是一种热力学过程;由不分散的单个细胞发展为三维网状结构.而从细观上看则是一种细胞膜间有大分子参与的弱相互作用.本文对红细胞的聚集形式模型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4.
细胞群通过表面的粘附分子不断聚集的过程称为细胞群粘附, 是生物学许多研究领域(早期的胚胎发育、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及肿瘤生长等)的基础. 考虑细胞群的自由运动和细胞群互相之间的粘附力作用, 并引入Logistic模型来描述细胞群自身的自然增长, 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细胞群粘附现象, 构建出一个细胞群粘附模型; 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 能定性地对不同种类细胞群粘附的最终形态做出预判.   相似文献   
125.
新型防冰材料在风力发电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风机叶片表面的覆冰现象通常与冰的成核和冰生长两个因素息息相关。本文总结了本课题组在防冰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抑制冰成核、防止冰生长、降低冰粘附力以及在低温与高湿等极端环境下具有光热除冰性能的防冰涂层。防冰材料技术的进步势必极大促进风电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面对体内的复杂环境,传统医用粘合剂缺乏优异的组织粘附性能。贻贝启发的粘合剂凭借优异的水下粘附能力,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多巴胺与贻贝蛋白中的邻苯二酚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能,通过引入多巴胺而制备的粘合剂被广泛研究。首先,多巴胺基粘合剂中的高活性酚羟基凭借共价或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在生物组织表面可以实现稳定粘附;其次,高活性酚羟基还可以赋予粘合剂优越的细胞亲和力和细胞粘附性。多巴胺基粘合剂可以实现在水环境下粘附性能的保持,并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细胞粘附性等特性。由此可见,多巴胺的引入为组织粘合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多巴胺基粘合剂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引入多巴胺的方式,从超支化聚合物的功能化和线形聚合功能性小分子两个方向分析其结构设计、粘附强度的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多巴胺基粘合剂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7.
湿态粘附作用对于生命的孕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凝胶是一类兼具固液特性的智能材料,组织粘附水凝胶因多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伤口闭合和修复、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等领域。然而,湿态组织表面的水合层阻碍了组织粘附水凝胶与组织表面形成界面粘附键。面对这一挑战,受海洋贻贝足丝蛋白中DOPA的儿茶酚基团是水下粘附的关键结构的启发,含儿茶酚基团的湿态组织粘附水凝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综述介绍了贻贝足丝蛋白(Mfps)的结构及湿态粘附机理,并将儿茶酚衍生物分为天然Mfps或利用基因工程合成的Mfps、含儿茶酚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儿茶酚基团改性的天然高分子以及含儿茶酚基团的合成功能高分子;随后,概述近十年含儿茶酚基团的湿态组织粘附水凝胶在组织创口修复材料、生物涂层材料、靶向型药物输送材料、生物电子设备材料的研究进展;文末,展望了此类水凝胶材料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比较了纳米级和微米级一水草酸钙(COM)对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Vero)的毒性差异。结果显示,尺寸为100 nm和6μm的COM晶体都能引起Vero细胞活力下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升高、透明质酸(HA)表达量增多、溶酶体完整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死亡率升高和细胞周期滞留,表明这些晶体对Vero细胞都有损伤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但纳米COM的毒性及其在细胞表面的粘附量均大于微米COM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