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2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家鸽顶盖细胞的突触后电位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了86个家鸽顶盖细胞对电刺激视束和峡核小细胞部(Ipc)反应的突触后电位,并用荧光黄(LY)标记了13个记录细胞,根据突触后电位的类型和出现顺序,反应可分为4种类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序列(EI型),E型,I型和IE型,电刺激视束主要产生E或EI型反应,而半数以上细胞对电刺激Ipc产生I型反应。在LY标记的顶盖细胞中,有5个神经节细胞,4个锥体细胞,2个双极细胞和2个星形细胞,神经节细胞主要分布在顶盖Ⅲ和Ⅳ两层,其它细胞均位于顶盖Ⅱ层,从电记录和荧光标记看来,顶盖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其突触后电位类型似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IoTs)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可克服冯·诺依曼瓶颈和提高串行计算机性能的光电神经形态器件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迅猛.光信号具有低功耗、低串扰、高带宽和低计算要求等优点,可视为额外端口以丰富突触可塑性的调节自由度.光电器件的光电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电材料的设计...  相似文献   
83.
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在并行性计算和自适应学习方面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高效、高速计算的迫切需求.受脑启发的神经形态计算具有高度并行性、超低功耗等优势,被认为是打破传统计算机局限性,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理想途径.神经形态器件是实施神经形态计算的硬件载体,是构建神经形态芯片的关键.与此同时,人类视觉系统与光遗传学的发展为神经形态器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兴的光电神经形态器件结合了光子学与电子学各自的优势,在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展露出巨大潜力,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关注.本文对光电神经形态器件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综述了人工光电突触与人工光电神经元,内容包括器件结构、工作机制以及神经形态功能模拟等方面.然后,对光电神经形态器件在人工视觉系统、人工感知系统、神经形态计算等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作了阐述.最后,总结了当前光电神经形态器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
交互式人工智能系统的构建依赖于高性能人工感知系统和处理系统的开发.传统的感知处理系统传感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感知数据信息的频繁传输和数据格式转换造成了系统的长延时与高能耗.受生物感知神经系统的启发,耦合感知、存储、计算功能的感存算一体化技术为未来感知处理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案.具有感知光、压力、化学物质等能力的忆阻器是应用于感存算一体系统的理想器件.本文从器件层面综述了应用于感存算一体化系统忆阻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包括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多感官耦合类别,并在器件、工艺与集成、电路系统架构和算法方面指出现阶段的挑战与展望,为未来神经形态感存算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提供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5.
神经形态工程学旨在从硬件层面上构建人工仿生神经系统,模拟人脑独特高效的运行机制,进而实现神经形态感知和类脑计算功能.生物突触是人脑学习和记忆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元.因此,构建类生物突触结构、功能的电子器件是实现神经形态感知与计算的关键.相较于两端的阻变器件,三端突触晶体管在实现多态调控和降低能量消耗上都具有优势.此外,三端突触晶体管还可以将压力、温度等外界物理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在采集视觉、听觉、嗅觉等信号来工作的人造感知神经系统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三端突触晶体管的材料选择、器件结构以及功能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基于三端突触晶体管的人造视觉、听觉和嗅觉三种感知系统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三端突触晶体管及其构建的人造感知系统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