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1093篇
化学   1627篇
晶体学   83篇
力学   43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11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选用反铁磁双核配合物[Cu2(MMBPT)2Cl4(H2O)2.5](MMBPT=3-甲基-4-对甲基苯基-5-(2-吡啶)-1,2,4-三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探讨了不同密度泛函方法与基组对计算铜配合物交换耦合常数的准确度.结果表明,4种混合密度泛函DFT(B3LYP,B3P86,B3PW91和PBE0)的计算结果都能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值-31cm-1符号一致,但只有B3PW91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程度最好,同时采用方法B3PW91方法计算所得的交换耦合常数Jab对基组的依赖性较大.研究表明,2个Cu(Ⅱ)离子之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小的能量劈裂.  相似文献   
122.
基于磁性纳米球在微流控芯片上的侧向磁泳, 利用微流控芯片分选了不同磁响应性的磁球. 提出了包含磁性纳米球聚集与偏移的理论模型, 用于分析磁球在芯片上的侧向位移.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芯片系统, 使不同磁响应性的磁纳米球可以在芯片系统上依次被分选. 实验结果表明, 2种磁性纳米球的分选效率均可接受, 且实验操作简单; 磁响应性强的磁球可被完全分离, 这对于珍贵分析样品的分选很有价值. 该分选系统被成功用于同时分选样品中乙型肝炎病毒的DNA与丙型肝炎病毒的反转录DNA, 在生化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3.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对单核铜-酪氨酸手性配合物[Cu(L-Tyr)_2](1)和[Cu(D-Tyr)_2](2)[Tyr=酪氨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圆二色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和2是由单位[Cu(L-Tyr)_2]或者[Cu(D-Tyr)_2]通过Cu-O键连接而成的一维链状结构.从超分子化学的角度来看,邻近的单位[Cu(L-Tyr)_2]或者[Cu(D-Tyr)_2]之间通过弱的氢键相互作用而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1和2的变温磁化率的研究表明1和2表现出铁磁性行为.而且场依存磁化测量表明1和2处于S=1/2基态.  相似文献   
124.
莫康信  苏佳佳 《计算物理》2019,36(3):335-341
采用局域Monte Carlo方法模拟不同易轴分布的简单立方排列单分散单畴Fe纳米颗粒系统的ZFC-FC曲线及磁滞回线.结果表明:随着偶极相互作用的增强,系统的阻塞温度TB逐渐增大,且ZFC曲线的峰变宽.说明偶极相互作用使得系统的有效能垒提高,分布宽度增加.研究FC曲线磁化强度的倒数与温度关系,发现偶极相互作用系统中存在反铁磁有序.系统的阻塞态及超顺磁态的磁滞回线表明,极低低温下,随着偶极相互作用的增强,系统的矫顽力和剩磁减小,偶极相互作用阻碍系统的磁化;系统处于超顺磁态,各向异性作用及偶极相互作用使得系统的磁化曲线偏离Langevin曲线且偶极相互作用展现出退磁相互作用效应.偶极相互作用增强,系统磁化曲线与Langevin曲线偏差量的最大值向低场移动.在偶极相互作用下,易轴与外场夹角为45°的磁性纳米颗粒系统的平均有效能垒和有效能垒分布宽度较易轴随机分布系统的大.  相似文献   
125.
采用水热法以FeCl2和KOH为原料制备Fe3 O4粉体,以氧化钇、氧化铕和氧化铽为原料制备Y2 O3:1;Eu3+,5;Tb3+粉体,然后以Fe3 O4粉体,Y2 O3:1;Eu3+,5;Tb3+粉体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法在Ar气气氛下制备FeYO3/Y2 O3:1;Eu3+,5;Tb3+复合粉体,利用XRD衍射仪对各种粉体的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粉体的形貌进行观察,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复合粉体的磁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均呈针状,长度和细度均为纳米级.当Fe3 O4,Y2 O3:1;Eu3+,5;Tb3+和三聚氰胺比例为1:3:4时,所制备的FeYO3/Y2 O3:1;Eu3+,5;Tb3+粉体磁力最强,磁力饱和强度为11.3 emu·g-1.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以2, 6-二甲氧基苯酚和硝酸铽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例新型九核铽簇合物{Tb9(L)44-OH)23-OH)82-OCH3)4(NO3)8(H2O)8}(OH)·2H2O(1),其中HL为2, 6-二甲氧基苯酚。通过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磁性测试对该簇合物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簇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I222,晶胞参数为a=1.532 8(3) nm,b=1.796 9(4) nm,c=1.863 5(4) nm,α=β=γ=90°,V=5.132 6(19) nm3。簇合物中九个金属中心由μ4-OH和μ3-OH相互连接,形成的骨架呈现出有趣的沙漏状拓扑结构,其中,中...  相似文献   
127.
利用3,5-二硝基苯甲酸(3,5-DNBH),1,2-双咪唑亚甲苯(1,2-bimb)与3种过渡金属盐通过水热反应成功地构筑3个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即[M(3,5-DNB)2(1,2-bimb)](M=Co(Ⅱ) (1),Cd(Ⅱ)(3))和[Zn(3,5-DNB)2(1,2-bimb)]n2)。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了这三个化合物。化合物1和3是同构的,含有一个双核单元[M2(COO)2],该双核单元由金属离子、3,5-二硝基苯甲酸根以及1,2-bimb分子构成。双核单元再通过O…π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该弱相互作用是通过3,5-二硝基苯甲酸根上的硝基氧原子与1,2-bimb上的苯环所形成。化合物2是一维链结构,链与链之间再通过3,5-二硝基苯甲酸根和1,2-双咪唑亚甲苯配体上苯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超分子结构。室温条件下研究了化合物23分散在甲醇中的荧光性质。热重测试结果显示3个化合物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化合物1对罗丹明B具有一定的催化降解能力。此外,直流磁化率结果显示化合物1中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8.
基于一系列二氰根铬与[Cu(cyclam)](ClO4)2反应合成了3个氰根桥联Cr-Cu-Cr三核配合物[Cu(cyclam)][Cr(bpmb)(CN)2]2·4H2O(1)(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bp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甲基苯),[Cu(cyclam)][Cr(bpdmb)(CN)2]2(2)(bpd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5-二甲基苯)和[Cu(cyclam)][Cr(bpClb)(CN)2]2·4H2O(3)(bpCl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氯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是结构类似的中性三核配合物,均含有氰根桥联的Cr(Ⅲ)-CN-Cu(Ⅱ)-NC-Cr(Ⅲ)连接;磁性研究表明:氰根桥在Cr和Cu离子间传递弱的铁磁耦合作用,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Ĥ=-2JCrCuŜCuCr1Cr2)拟合得到它们的磁耦合常数分别是JCrCu=1.53(2) cm-1(1),0.45(1) cm-1(2)和0.73(2) cm-1(3)。  相似文献   
129.
在水热条件下,以N-氧化-2-吡啶膦酸(H2L)为主配体,4,4'-联吡啶(bpy)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个铜有机膦酸配合物: {[CuL(bpy)0.5(H2O)]·2H2O}n1), {[Cu(HL)2(bpy)]·4H2O}n2)和{[Cu2(L)2(bpy)]·3H2O}n3)。配合物1中,相邻的铜离子由2个膦酸根连成二聚体,二聚体之间通过bpy桥联成一维链。配合物2中,单核[Cu(HL)2]被bpy连接成一维链。配合物3中,四聚体[Cu2(L)2]2被bpy连接成“砖块状”结构的二维层。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3中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130.
以氮氧自由基为配体,合成了2例未见文献报道的氮氧自由基-稀土配合物[Dy(hfac)3(NIT-C3H5)(H2O)]与[Dy(hfac)3(NIT-C3H5)]n(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C3H5=2-环丙烷基-4,4,5,5-四甲基-2-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单核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2为一维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交流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2虚部表现出频率依赖,这表明配合物2是单链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